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华为发布2024年年报:销售收入重返8000亿元,净利润626亿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9:53:00    

每经记者:王晶 每经编辑:梁枭

3月31日下午,华为在官网低调发布了2024年年报。2024年全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同比增长22.4%;净利润626亿元,同比减少28%。

具体到业务方面,2024年,华为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699亿元,同比增长4.9%;终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390亿元,同比增长38.3%;数字能源业务实现销售收入686.78亿元,同比增长24.4%;云计算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85.23亿元,同比增长8.5%;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63.53亿元,同比增长474.4%。可以看到,上述五大业务板块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汽车业务收入增长4.7倍并实现首年盈利,终端业务收入逼近ICT基本盘。

对于华为2024年的业绩表现,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表示:“2024年,华为全体员工努力应对各种外部挑战,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经营质量和运作效率⋯⋯经营结果符合预期。”

不过眼下,华为依然面临着复杂外围环境带来的挑战。从制裁常态化走向正常运营,从求存到发展,华为如何构建更加坚韧的供应链能力,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性和产品竞争力是未来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五大业务拉动,年度销售收入重返8000亿元

从整体营收数据来看,华为的经营状况正在得到改善。2020年—2024年,华为分别实现销售收入8914亿元、6368亿元、6423亿元、7042亿元以及8621亿元。这也是近几年来华为营收首次重返8000亿元。

具体到业务板块方面,过去,“三驾马车”(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及终端业务)是华为的基本盘,不过,为了匹配公司业务管理架构变化,近年来华为还从产业视角公布了各业务的营收。从财报的架构图看,华为的最新业务组织包含5个模块,分别是ICT基础设施业务、终端业务、云计算、数字能源以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一级部门变得更多,意味着也更独立运作,欲让业务板块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各个业务取得的成绩,华为在财报中表示,计算产业得益于提前十年的布局,抓住AI机会取得较大增长;终端重回增长快车道,鸿蒙生态正在取得历史性突破;华为云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数字能源坚持质量优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首次实现当年盈利。

其中,ICT基础设施业务是华为的压舱石,虽然运营商客户的5G网络投资在近年来开始放缓,但2024年华为ICT基础设施业务营收仍实现了增长,为3699亿元,同比增长4.9%,继续维持收入占比最大业务单元的地位。

备受关注的终端业务方面,与2023年相比,华为终端业务重回增长快车道,达到3390亿元,接近ICT基础设施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38.3%。这从侧面反映出,近年来华为受到的来自供应链的不利影响在逐渐减弱,不过该业务收入相较2020年巅峰时期的4829亿元仍有距离。手机方面,去年全年华为发布了包括竖折、P系列升级的Pura 70系列、三折叠手机以及华为Mate 70系列在内的多款产品。

调研机构IDC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增长5.6%。其中,华为以16.6%的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二,同比增长50.1%。该机构称:“随着国产芯片供应能力的不断提升,可以覆盖更多用户群体的Nova和畅享系列有望帮助华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2024年,“纯血”HarmonyOS 5正式发布,这也是鸿蒙操作系统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升级。华为方面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鸿蒙开发者超过720万,生态设备超10亿台,鸿蒙生态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历史节点。

华为终端业务的构成,除了消费者比较熟知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蓝牙耳机之外,还包括涵盖智慧屏、路由器、智能门锁、智能开关在内的智能家居产品,以及华为智选车。

今年3月,华为鸿蒙智行旗下多款新车亮相,包括问界新M9、新M5 Ultra两款上市车型,以及将于4月发布的问界M8、享界S9增程版车型。业界认为,这是华为希望加快产品节奏、完善产品布局,来持续提升汽车业务的表现。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全年,鸿蒙智行交付量超43万辆。其中,问界新M7全年交付19.7万辆。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此前曾表态称,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好于预期。

传统业务之外,2024年华为云实现销售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24.4%。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华为云继续保持中国第二大云厂商的地位,市场份额为20%,同比增长22%。年报显示,在AI领域,华为云发布了AI-Native云基础设施架构CloudMatrix,为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提供高效、可靠的AI算力;盘古大模型在政务、工业、金融3个市场份额位列第一。目前,全球已有超140家运营商、超500家金融客户、超90%的TOP30中国车企选择华为云。

近十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1.25万亿元

2024年,华为实现净利润626亿元,相比2023年的870亿元同比减少28%。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其他净收支中,华为“处置子公司及业务形成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一栏并未显示金额,而2023年该科目为558.53亿元,这笔金额源于华为在2021年出售荣耀业务的财务处理。

根据相关协议条款,该交易的收购方将分期支付收购对价,由此华为最终可获得的对价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华为一直将这项交易形成的金融工具均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2024年华为出售荣耀业务及服务器业务的收益核算或已完结。

展望2025年,孟晚舟强调,华为将进一步把“以质取胜”落实到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活动中,坚持质量目标牵引,不断提升质量竞争力。同时,华为将持续做强根生态,围绕鸿蒙、鲲鹏、昇腾、云计算等业务,面向生态伙伴开放平台能力。

据孟晚舟在财报中介绍,华为云、鲲鹏、昇腾和鸿蒙生态正在快速成长。截至2024年底,鲲鹏、昇腾已累计发展665万开发者、8500多家合作伙伴。“未来三年,我们要与经济规律逆周期,加大战略纵深投入,错位发展,在根技术上压强式投入。”尽管利润承受了外界环境的挤压,但华为依然没有下调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达到179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249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章

2025-09-11 14:26:00 一颗“野果果”带出5亿元年产值 安顺金刺梨产业链越来越全

“现在收购的企业多,只要刺梨品质好,不愁卖不了好价钱!”9月8日,在安顺市黄果树旅游区龙宫镇新田村,金刺梨种植户胡平洋看着自家基地里果子挂满枝头,憧憬着今年的丰收。另一边,位于安顺经开区的金刺梨深加工企业,贵州得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生产部经理王显起正指导工人进行设备调试,为即将迎来金刺梨采

2025-09-10 19:06:00 珠海落地全市首笔信用方式发放的再贷款业务

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支持和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分行落地首笔以信用方式发放的支农支小再贷款业务,某法人银行获得12亿元低息央行资金。该笔业务的落地,进一步降低辖区法人银行获得再贷款资金成本,并对法人银行争取更好央行评级结果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有力促进辖区法人银行机构高质量发展。据了解,

2025-09-09 14:24:00 IPO雷达|刚拿C轮就冲港交所:应世生物烧钱赛跑,研发“瘦身”,生产将靠外包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佳彤日前,据港交所官网,InxMedLimited(下称“应世生物”)正式递交上市申请。而在8月22日,天眼查融资历程显示,应世生物刚于近期完成约2.43亿元的C轮融资。招股书显示 ,应世生物是一家于2017年成立的处于临床后期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改进目前疗效有限的

2025-09-07 20:32:00 上海这个展览会现场,昭通苹果受追捧,收获超1.5亿元订单

9月6日,在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现场,人头攒动,市民采购热情高涨,各个展位前热闹非凡。这里有甜脆多汁的昭通苹果、药食同源的天麻系列产品、香气扑鼻的青红花椒,还有肉质鲜美的盐津乌骨鸡、高原黄牛肉、火腿等畜禽精品,以及清脆爽口的竹笋深加工品、独具高原特色的噜米啦土豆片、健康美味的土豆米等,

2025-09-06 15:30:00 桃李面包因月饼广告争议道歉背后:上半年净利下滑近三成,去年月饼营收占比2%

被指“教育”消费者,桃李面包发文致歉。9月5日,桃李面包(603866.SH)在微博发文:“我们文案翻车了,确实是领导拍的板,这个锅只能他来背。在此鞠躬道歉,他现在正在接受‘现实毒打’。从今天起,后续宣发正式由我们年轻人接管!批评我们都接受,反思也在进行中,态度端正,挨打立正。(有一说一,五仁蛋月烧

2025-09-02 02:17:00 第二十三届制博会沈阳启幕 意向成交额15.8亿元

中新社沈阳9月1日电 (记者 韩宏)以“智能新装备·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制博会”)9月1日在沈阳启幕。开幕当日现场意向成交额15.8亿元(人民币,下同)。制博会是中国装备制造业领域唯一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国家级大型经贸展览活动,也是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装备制

2025-09-01 10:40:00 太极股份2025中报:营收大增 “一体两翼三引擎”战略成效显著

8月29日,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368,简称“太极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太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7.82亿元,同比增长44.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4.67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大幅增长106.0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720.68万

2025-09-01 07:40:00 可转债高估值引发分歧 公募基金8月仍大幅增持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孙忠可转债市场近日再度迎来一波深幅调整:代表整个市场的中证转债指数上周最大回撤达4.91%,仅次于今年4月中旬。市场估值整体过高被认为是引发市场调整的核心逻辑。市场人士表示,由于可转债市场追求绝对回报的资金占比较高,一旦股市震荡,高估值便会触发一波获利回吐。不过,周末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