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安琪
编辑|李勤
36氪汽车独家获悉,低速无人驾驶公司白犀牛近日完成了2亿元B轮融资,本轮由顺丰领投,鑫源汽车与老股东线性资本跟投。
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新的低速无人车产品开发,以及现有产品市场推广。
白犀牛成立于 2019 年 4 月,由前百度自动驾驶团队成员朱磊和夏添共同创立,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全栈式无人配送解决方案,并提供无人车常态化运营的自动驾驶公司。今年3月,白犀牛官宣原东风商用车公司总经理黄刚加盟白犀牛,出任总裁一职。
低速无人驾驶,是自动驾驶行业中最早开启商业化的细分赛道。白犀牛CEO朱磊观察到,前几年,低速无人车创业公司所涉足的商业场景较为分散,涵盖了校园配送、无人零售、社区团购等多个不同方向。
直至 2024 年初,商业模式才逐渐变得清晰明朗。“主要的落地场景已经集中收敛到了物流行业,特别是快递网点到驿站这一段路程。”
朱磊向36氪汽车表示,在这一特定领域,物流订单对应的无人配送车往返里程大致在 10-30 公里之间不等。
朱磊表示,目前行业里 80%-90% 的无人配送都集中在这一场景,而且在未来1-2年内,这一场景依然是无人配送车大规模落地的主要方向。
在这一赛道上,九识、新石器等创业公司也在积极发力,京东物流、菜鸟物流、美团等大场景方则有天然优势。低速无人车公司在该场景投放的无人车辆数量,成为了衡量商业化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过,在白犀牛看来,无人车的产销量并不能真实反映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相比之下,无人车的日活量,也就是每天实际活跃参与配送的无人车数量,才是更为关键的指标。
“无人配送车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工具,如果一辆车一天只运行 2 趟,和每天稳定运行 10趟,产生的价值是不同的。但如果要跑10趟,就会涉及现有的流程体系改造,无人车要融入现有物流体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朱磊分享道,从2024年二季度开始,顺丰物流体系下部分快递网点开始启用白犀牛的无人车,目前其在顺丰物流体系保持日活跃的无人车规模已经达到数百台。
现阶段,低速无人车行业存在多种商业模式,包括整车销售、订阅费收取、以及运力服务等。但白犀牛方面认为,当下无人货运配送行业真正稳定成熟的商业模式,仍需要时间来进一步验证。
而白犀牛的竞争优势在于,与顺丰、三通一达、永辉超市、达达快送、盒马生鲜、饿了么等快递物流方及零售商超建立深度合作,这能带来足够多的商业场景,不断验证技术与产品的可行性。
白犀牛的目标是,到2026年,实现公司无人配送车日活量达到 5000 台。
在技术和产品层面,白犀牛也在不断进化。
目前,白犀牛的无人车产品主力是R5系列,货箱容积5.5m³,可装载超500件包裹,单次充电满载续航超120公里。
朱磊指出,低速无人车赛道其实受益于乘用车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红利。
当下,低速无人车的落地需要具备在公开道路上以30-40公里的时速安全行驶的能力,这就要求无人车必须具备相应的 AI 能力。
据官方信息,白犀牛已经将大模型等技术融入了无人车的系统训练中。即便在雨天雾天、城市早晚高峰等场景,白犀牛的产品也能完成红绿灯识别、施工路面绕行等高难度任务。
此外,得益于乘用车辅助驾驶的大规模爆发,自动驾驶行业供应链得以迅速成熟与降本。“包括激光雷达、算力平台等车规级的零部件的产品状态和价格,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而原东风商用车公司总经理黄刚加盟白犀牛后,将全面负责白犀牛无人配送车的大规模量产工作,包括产品规划、新车开发、生产交付、供应链管理和产业合作等。
“这将助力白犀牛无人车真正达到车规级汽车产品的标准,在行业商业拐点到来时,迎接无人车的大规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