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伊利集团:擎旗奋进 打造乳业共赢发展实践样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2 07:01:00    

今年,扎根在青城大地上的伊利集团,荣获了“全国文明单位”殊荣。多年来,伊利集团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创新攻坚,以产业强国的担当深植发展血脉,在大青山脚下谱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乳业新篇章。

碧草连天处,绿色屏障守护北疆安宁

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家签署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企业与生物多样性承诺书》的中国企业,伊利集团早已将生态友好深深融入企业战略基因,持续不断地为绿色地球“续航”。

4月的河西走廊,绿意初萌。张掖的风带着粗粝的沙粒,卷过起伏的沙丘。伊利集团志愿者王华扑通一声单膝跪倒在滚烫的沙地上,干脆整个人俯身趴下来,将脸几乎贴到粗糙的地表。“这儿!快过来!”她用手肘撑起上半身,顾不上拍打沾了满脸的沙尘,急切地向不远处挥动着手臂,声音在风沙中显得格外清亮。

同伴们闻声立刻踩着松软的沙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奔了过来。只见王华小心翼翼地将沙地上几株瘦小的梭梭苗拢在掌心围护着,像是在保护珍贵的宝贝。“这个微地形真是绝了,天然的小浅坑,两边还有点自然拢起的沙埂,风蚀能轻点!下面的湿沙层也厚些!”她用手指轻轻扒开表层干燥的浮沙,指尖探入下方微微凉润的深处。瞬间,这片小小的洼地便热闹起来。其他志愿者围绕这片小绿洲开始精准布点。目前,伊利集团已经开展三季“种春天”公益活动,每一次俯身种下的,不仅是一株顽强的小生命,更承载着远方无数个“线上认养”中国宝宝名字的期待,是这片荒芜大地上被他们亲手点染的一抹微小却坚定的春天。自2023年作为首批成员加入“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中国行动以来,伊利集团已携手中国绿化基金会,在阿拉善、张掖等荒漠化地区累计种植30万棵梭梭树,这些梭梭树长成后,预计可实现固沙246万平方米。

作为扎根在内蒙古的龙头企业,伊利集团始终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并为此启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项目——“伊利家园行动”。行动秉持“自然需要谁,我们就是谁”的公益理念,项目技术员们的脚步踏遍呼伦贝尔湿地与云南亚洲象栖息地,陆续开展了智慧草原监测、东北湿地保护、亚洲象栖息地保护等一系列公益行动。在敕勒川牧场,光伏板下苜蓿青青,智能系统实时监测碳排放。伊利集团还推广了“种养结合”牧草模式,让44家工厂戴上“国家级绿色工厂”桂冠,而这也是其7次斩获国际碳金奖的生动缩影。

成功打造5家“零碳工厂”,推出6款“零碳产品”,推动140家供应商实现低碳转型……“节能降碳给伊利带来的收益显著,每年节能减排节约费用达千万级,同时在‘双碳’领域的持续探索,有望为乳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宝贵经验。”伊利集团低碳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滴奶的旅程,映照着伊利的绿色初心,更折射出在祖国北疆构筑起绿色长城的宏景。当奶罐满载健康,生态亦重焕新生。

创新星火燃,蒙古马精神勇闯科技关山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实验室彻夜通明。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专家、伊利集团全球创新中心科学研究总监王彩云伏案凝视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指尖轻抚过乳铁蛋白提取设备的金属外壳。20载攻坚,她带领团队创造了“乳铁蛋白定向保护技术”,使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的保留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了90%以上。“关键技术必须攥在自己手里!”她常对组员说。

在生产车间,刘华正紧盯着全自动灌装线。灌装线正将5mm的大果粒精准注入优酸乳。刘华想起10多年前那些技术革新的深夜。传统设备将果粒挤压成泥,损耗大、成本高。于是他带着团队连续攻关,最终突破传统配方、工艺及设备生产大规格果粒的技术瓶颈,实现全球首发5mm大规格果粒的果粒优酸乳及安慕希系列产品,大幅降低了果粒破损率,带动了果蔬加工、果蔬颗粒柔性均匀输送、灌装设备及包装等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项曾因果粒破损率过高被判定“不可能”的技术,在他手中蜕变为现实。墙上的发明专利证书,无声诉说着“一粒果”“一张膜”背后的产业革命。“搞科研是件很辛苦的事,一份看似简单的数据结论,往往是舍弃休息、通宵实验的结果,但我乐在其中。”说起自己的工作,刘华满脸自豪。

他们的身影,是乳业创新浪潮的缩影。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5000余人的全产业链创新军团正以蒙古马的韧劲持续攻关: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布局237项科研项目,在奶牛育种、深加工、安全防控等领域突破10余项国际“卡脖子”技术。如今,伊利集团建立了覆盖全球的15个研发创新中心,并构建了以欧洲创新中心、大洋洲创新中心、东南亚创新中心等为关键部分的三级研发架构,各创新中心通过“总部引领、全球协同、本土开发”模式相互支持,持续提供创新动力,专利申请量雄踞全球乳业第二。从舒化奶破解乳糖不耐受困局,到A2β-酪蛋白有机奶通过国际认证,实验室的星火燎原成为产业新质生产力,照亮了中国乳业领跑世界的前行之路。

金杯闪耀时,品质标杆引领产业升级

从饲草、奶牛、加工到销售,乳业横跨一二三产业。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聚焦“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任务,推动“六大产业集群”链式耦合发展。其中,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

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今年9岁的小宇正趴在玻璃幕墙上数着奶盒。站在离生产线仅两米的观景台上,纵览几十条高速运转的生产线齐头并进,最快的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40000包牛奶。小宇数到第20个就放弃了,他说:“这也太快了,我都眼花缭乱啦。”周末,来自太原的王女士带着孩子小宇来到呼和浩特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是他们本次出游的重要一站。在小宇的背后,一大批游客顺着扶梯参观生产线全貌,赞叹声与生产线的轰鸣声交织入耳。为助力内蒙古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伊利集团高标准建设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已汇聚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试点企业、国家乳制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14个国家级项目,彰显着中国制造实力。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为核心景点的伊利草原乳文化旅游景区,更是创造了工业旅游领域的多个国内第一。伊利集团以“品质领先3310战略”锻造质量盾牌,成就中国首个质量奖项“全满贯”乳企的殊荣。

2024年,呼和浩特持续做大千亿级乳业,百亿级肉类、玉米,十亿级马铃薯、杂粮油料、饲草料和蔬菜产业7条重点产业链,带动实施上下游产业项目115个,完成投资143亿元。

石榴籽抱紧,党建红心凝聚万千同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更是扎根边疆民族地区企业的时代使命。伊利集团把发展好奶业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倾力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共同体样本,让奶业成为各民族携手奔向现代化的强劲引擎。

俯瞰伊利集团全国工厂车间,6800名党员胸前的党徽在晨光中闪亮。依托坚实的“1234金字塔”党建模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汩汩清泉,浸润每一位员工的心田。而在更广阔的员工天地里,“伊家亲”文化节的欢歌笑语、多元文化周的绚丽画卷,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悄然刻入所有伊利人的日常。党建如根,深扎北疆沃土,汲取团结的养分;团结似叶,繁茂舒展,荫庇万里山河。

这信念与力量,更化作跨越山河的暖流。满载着“伊利营养2030”关怀的牛奶箱,送到边疆牧区孩子的手中;“伊利方舟”的安全课堂,在村寨的教室里点亮智慧的灯火……从北疆草原到云贵高原,公益项目如同精心编织的纽带,覆盖全国25省区,温暖了近70万各族儿童的心田,架起了一座座坚不可摧的民族团结“连心桥”。

伊利集团将“人民健康”镌刻为发展核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在“智慧党建生态系统”中精准触达,在“不忘初心跟党走”的指尖传播中引起共鸣,在“伊心向阳”的党建带群建实践中绽放光彩。鲜红的党旗指引着每一条生产线,民族团结的深情融入每一滴牛奶的醇香。党建的红色基因与民族团结的甘露,正滋养着企业成长的沃土。

奶源滋养地,发展同心聚动能

一滴高品质好奶的旅程,始于草原,亦归于万家幸福。伊利集团深知,守护奶农笑靥即是守护产业根基,赋能员工成长即是驱动行业未来。在赤峰市绿源牧场,伊利集团奶牛科学研究院技术服务团队用科研技术改写了传统养殖模式,通过科学育种、精益管理、精准饲喂等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帮助牧场奶牛单产从38公斤提升至41公斤,单公斤奶饲喂成本由2.3元降至1.66元。在赤峰市皓钰牧场,凭借伊利集团奶牛科学研究院技术服务团队的嵌入式贴身服务,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科学的管理运营,服务牧场今年奶牛单产再次提升了3.7公斤,单公斤奶饲喂成本也降至1.69元,为牧场带来了实打实的增收。伊利集团以“七项联结机制”编织起绵密的惠农之网:从田间地头到牧场车间、从技术革新到运营管理,伊利集团用全流程、全方位的服务赋能每一座牧场,让农牧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在呼和浩特,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厂,牵引着众多就业梦想落地生根,助力首府“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千里之外的武威工厂,“伊利助学基金”的暖光穿透贫寒,照亮了数百位追光学子的书案。

机制为骨,匠心为魂,锁紧发展“同心圆”。伊利深植“人的发展是最大的发展”理念,将产业工人队伍锻造成创新的脊梁、品质的根基。伊利集团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春雨计划”“雏鹰计划”托举展翅雄心,为各族职工铺设了攀登高峰的阶梯。每一步攀登,都在兑现着“让每一个奋斗者共享企业成长”的郑重承诺。伊利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如春草般在严谨而温暖的机制土壤里蓬勃生长,最终汇聚成企业向上向前的澎湃动能。

从敕勒川牧场到乳业国创中心,从乡村振兴的田间到国际领奖台的聚光灯下,伊利集团以“全国文明单位”的担当诠释着乳业报国的赤子之心。面向未来,伊利正以“党建红”引领“产业绿”,以“创新蓝”托举“民生金”,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征程上,蹄疾步稳,一往无前!


丨来源:青橙融媒(实习记者 杨承昊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王伊蕾

相关文章

2025-07-27 09:23:00 焦点访谈丨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中国速度依靠的是交通网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这些年,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生活里的中国速度,有时是坐在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上,有时是在家中享用从千里外速运来的新鲜水果或者是海鲜。从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到纵横交错的高铁路网,从国家交通大动脉到如同毛细血管般延伸的农村公路,从城乡间的便捷穿梭到货物的高效流通,一条条路的延伸拓展

2025-07-27 08:30:00 古巴总理喊话美国:不投降、不屈服、不下跪!

古巴总理马雷罗26日在“7·26国家起义日”纪念活动上强调,古巴不会屈服于美国对古敌对政策,将战胜重重困难,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国家尊严。当天,古巴在中部城市谢戈德阿维拉举行庆典活动,纪念“7·26国家起义日”。活动现场,约一万名古巴民众手持国旗和“7·26”运动标志性黑红旗,高呼爱国口号。古巴革命领导

2025-07-26 21:03:00 好评中国丨数字丝路:让技术跨越国界,用合作书写未来

中工网评论员 张雪据近日《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7月24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福建泉州开幕。本次论坛以“数智海丝 共迎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聚焦“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开放合作、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运输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来自全

2025-07-23 17:41:00 武功县苏坊镇开展“八一”慰问两参退役军人活动

原标题:慰问退役军人 共忆峥嵘岁月——武功县苏坊镇开展“八一”慰问两参退役军人活动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为弘扬拥军优属优良传统,表达对两参退役军人的崇高敬意,苏坊镇组织开展了“八一”慰问两参退役军人活动,镇领导班子成员分组走访慰问了辖区内的两参退役军人,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及节日的诚挚祝福。慰问组一

2025-07-15 09:21:00 山东力量!集团财务公司创新金融模式,为中小微企业插上“翅膀”

图为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资料图片)在当前经济复苏与产业转型并行的背景下,中小微企业作为推动中国经济活力与创新力的重要组成,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严峻。相比传统金融机构,集团企业财务公司凭借贴近产业、嵌入场景、信息对称等独特优势,正逐步成为集团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畅通产业链资金循环的重要金融

2025-07-11 17:47:00 北京市共建“一带一路”直通车综合服务平台正式挂牌

为助力企业安全有序“走出去”,7月11日,北京市共建“一带一路”直通车综合服务平台正式挂牌,围绕政策沟通、资金融通、人才相通等领域,提供权威的“一站式、综合性”服务。线上服务从便捷度、易用性考虑,选择了轻量化的小程序形式。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北京直通车”,即可一键直达,获取更多信息服务。线下服务目前设

2025-07-07 07:31:00 确认影响上海!强台风"丹娜丝"已登陆,多地停工、停课、停运

据气象卫星监测昨天(7月6日)17时,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加强为强台风级。其中心位于台湾高雄西偏南方向约115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台风“丹娜丝”今天凌晨登陆据中央气象台,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的中心已于今天(7日)凌晨0点钟前后在台湾嘉义

2025-07-06 18:09:00 “某些国家”为何滥施关税?塞内加尔总理:过去损人利己 现在强立新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近日,塞内加尔总理松科上任后首次来华。对于为什么“某些国家”滥挥关税大棒,松科三五句话说得明明白白。戳视频,听他怎么说↑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