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涛)鼓励各县(市、区)政府通过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等政策措施,加强场地保障;鼓励采用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样化建设运营模式,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今年我市全面统筹规划布局、严格配建运营监管、高效推动降本提质,全力打造具有太原本土特色的“晋心托”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打造社区“15分钟托育服务圈”。
5月20日,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打造社区“15分钟托育服务圈”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结合实际,我市鼓励各县(市、区)政府通过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等政策措施,加强对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设施的场地保障,支持利用社区周边可再利用的闲置厂房、仓库、集体房屋、商业设施,以及不符合城市发展方向、闲置低效等空间资源,配建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设施。对新建居住(小)区,按每托位用地面积不宜少于10平方米,每托位建筑面积不应少于12平方米进行配建;对既有社区,通过补建、改建、扩建等方式,按每托位建筑面积不应少于9平方米,设施建筑面积不应少于200平方米进行配建。
同时,我市将严格配建运营监管。鼓励采用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样化建设运营模式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健全优质普惠托育服务向社区延伸下沉的体制机制,实现专业化、规范化运营与可持续发展“双赢”。在规划选址、建筑质量、设施建设、服务运营等各个阶段落实安全要求,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主体责任、社会监督的“四位一体”综合监管模式,确保居民享有称心、安心、放心的社区托育服务。
高效推动降本提质。根据实际入托的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和入托月数(最多不超过10个月),按一定标准给予运营补助;被评为示范性托育机构的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机构,给予适当奖励补助;严格落实税费、水电气暖等优惠政策,助力社区托育服务更好降本增效。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与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机构开展订单签约服务,提供健康管理、人员培训、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等支持;推广小儿推拿、穴位贴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理念方法,实现医育深度融合。
我市将始终践行“方便可及、价格亲民、质量可靠”的服务理念,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力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齐发力模式,不断扩大“晋心托”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