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初三男生频繁尿床,每晚尿不湿都湿透!原因让人唏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1:28:00    

【来源:红星新闻】

7月9日晚,“父母离婚后初三男生频繁尿床”的新闻,冲上热搜。

近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青少年心理门诊的诊室里,来了一对母子。

男生低头不语,母亲满脸愁容。

门诊医生江小英询问后,母亲透露了缘由。

小艾(化名)是一名初三学生,晚上睡觉隔三差五就尿床,所以必须穿尿不湿。考虑到孩子上高中后寄宿的可能性大,这件事不能再耽误下去,所以母子俩来看心理门诊。

父母闹离婚

孩子频繁尿床

往前追溯。

小艾幼儿园时就开始逐渐脱离尿不湿了。小学四年级时,父母闹离婚,小艾便开始重新尿床了。

看着关系紧张的父母,他不敢声张,只能白天少喝水、晚上睡得浅。尿床后自己捂干,白天开窗通风,尽量减少尿味。

后来,父母正式离婚,小艾跟着妈妈。看着哭泣、失眠的妈妈,他很想为妈妈做什么,但却无能为力。

这件事的后果便是,尿床越来越频繁。

纸包不住火。家里尿味越来越重,妈妈还是发现了小艾的秘密。

妈妈带着他去了儿科、泌尿外科,一切正常。从此,小艾过上了晚上睡觉穿尿不湿的日子。

然而,初三的压力越来越大,即将面临住校的可能,小艾焦虑紧张,每晚尿不湿都能湿透。无奈,母子俩只能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经过专业的检测和评估,小A确诊为非器质性遗尿症。

非器质性遗尿症(又称功能性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儿童或青少年,在没有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等器质性原因的情况下,仍频繁出现不自主的夜间尿床或日间尿失禁的现象。这一问题的核心往往与心理、情绪或行为因素密切相关,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不可忽视的“隐形警报”。

尿床背后

隐藏心理危机

为什么明明没有生理疾病,还是会尿床?非器质性遗尿症的成因复杂,通常与以下因素相关:

心理压力:学业竞争、家庭冲突、社交焦虑、校园欺凌等长期压力,可能干扰大脑对膀胱功能的正常调控。

睡眠障碍:深睡眠状态下,大脑对膀胱充盈信号的感知减弱,部分青少年可能因长期睡眠质量差或作息紊乱而加重症状。

家庭环境:过度严苛的如厕训练、父母对尿床的责备或羞辱,可能让孩子陷入“越紧张越失控”的恶性循环。

发育延迟:少数青少年的膀胱-大脑神经通路发育较慢,导致尿液浓缩不足,膀胱容量发育滞后,以及觉醒阈值异常,最终导致排尿自主控制能力不足,但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

尿床背后,隐藏着心理健康危机。许多家长认为尿床只是“长大就好了”,却忽视了它对青少年心理的深远影响:

羞耻感与低自尊: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同敏感期,尿床可能让他们感到“幼稚”“不正常”,甚至产生自我否定。

社交回避:害怕过夜聚会、夏令营等活动,导致社交孤立。

家庭矛盾:父母的焦虑或责备可能引发亲子冲突,进一步加剧孩子的心理压力。

三方合作

让孩子远离导火索

如何科学应对?这需要家庭、医生与孩子的三方合作。

行为干预。如膀胱训练:白天定时排尿,逐渐延长憋尿时间,增强膀胱容量。还有闹钟疗法:使用夜间遗尿警报器,帮助建立“警报-清醒-如厕”反射弧。

心理疏导。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缓解焦虑,帮助孩子理解“尿床不是我的错”。 鼓励记录情绪日记,识别压力源并学习放松技巧(如正念呼吸)。

家庭支持。父母应该停止责备,用“我们一起想办法”代替“你怎么又尿床了”。 父母还应减少关注,避免过度讨论尿床问题,睡前可提醒但不过度强调。父母还要正向激励,对干爽的夜晚给予可视化非物质奖励(如一起做喜欢的活动)。父母还要协助环境改造,如配置防水床垫罩、提供更换睡衣、使用无香型洗涤剂消除痕迹焦虑。

医疗辅助。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抗利尿激素减少夜间尿量。若合并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需结合心理科综合干预。

青少年尿床现象是青少年隐秘的困扰,可能成为孩子自尊心崩塌的导火索。“尿床→羞愧感→拒绝社交→同伴关系受损→自我效能感降低→焦虑抑郁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约1.5%的15岁青少年仍受此困扰,且男孩比例是女孩的2倍。

尿床不是孩子的“故意捣乱”,不是意志力的失败,而是身心发出的求助信号。请家长们用耐心代替责备,用科学代替迷信(如盲目限制饮水)。90%的非器质性遗尿症可通过系统干预改善,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正是孩子康复路上最重要的“良药”。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李彬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2025-07-27 08:24:00 我国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如何逐步推行?家长感受如何?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会议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要指导各地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为呼应“高育儿成本”等民生关切,“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一提法已不是首次出现。不管是《中华人

2025-07-26 10:18:00 要价百万赎人?寻子途中,他救助了另一个被骗年轻人

高薪职位!三天赚五万!工作轻松!看到这样的信息你是否会心动?今年暑假期间,全国已发生多起因轻信“高薪兼职”被诱导前往境外诈骗园区的案件,其中包括不少高中生和大学生,引发社会关注。今年6月,湖北黄冈三名高中生赴西双版纳后失联。目前,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仍在全力查找中。7月19日,吉林长春的王女士向媒体

2025-07-24 18:33:00 海南实现充换电县县通,电车游海岛补能焦虑宣告终结

2025年7月24日,随着蔚来换电站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临高县同步上线,蔚来能源正式实现海南换电县县通,除三沙之外的海南岛23个区县均有蔚来换电站、充电站。这意味着蔚来、乐道用户在海南可享受“加电和加油一样方便”的无忧加电体验,自驾海岛补能焦虑宣告终结。海岛3公

2025-07-23 15:57:00 电话手表,孩子的“腕上神器”还是“圈子门票”?

当孩子举着同桌的电话手表,眼睛发亮地说“它能拍蝴蝶翅膀上的纹路,还能建群聊,我也想要”时,电话手表已经悄悄从最初的“安全工具”变成集社交、娱乐、学习于一体的“腕上神器”。家长们心里的天平开始摇摆——这到底是守护安全的硬核刚需,还是孩子融入集体的社交门票?一块小小的手表,藏着的是家长对“安全与自由”“

2025-07-21 10:22:00 【春城时评】民办教育内卷困局如何破解

近日,贵州省毕节市两所民办学校相继公开发表声明,指责对方学校中考和高考数据造假,并进行虚假宣传,7月20日,记者获悉,此事已引起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7月20日,记者登录两所学校的官方账号,发现各自已经将声明撤销。随后,记者向毕节梁才学校咨询为何要撤销声明,一工作人员表示,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介入协

2025-07-13 14:35:00 帮发短信就能挣钱?北京多名中小学生被诱骗成为电诈“帮凶”

央广网北京7月13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李杨 孙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近日,北京市部分学校家长收到通知,诈骗分子以日结150元等优厚条件为诱饵,诱使多名中小学生发送诈骗手机短信,助力诈骗引流。目前,此类案件已涉及各学段学生,年龄最小11岁,最大17岁。日前,北京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

2025-07-12 16:48:00 坪山“小小科学家”研学营:魔法实验大派对,科学反诈一起嗨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12日讯(记者 程熙 实习生 杨逸坤)7月10日,坪山区“小小科学家”研学营的第二期活动“魔法现形记”在汤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30余位青少年在老师带领下一起实验互动,玩转科学。活动中,在老师引导下青少年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展示:字神奇地“浮现”到纸上的“无字天书”,折叠

2025-07-12 11:28:00 初三男生频繁尿床,每晚尿不湿都湿透!原因让人唏嘘

【来源:红星新闻】7月9日晚,“父母离婚后初三男生频繁尿床”的新闻,冲上热搜。近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青少年心理门诊的诊室里,来了一对母子。男生低头不语,母亲满脸愁容。门诊医生江小英询问后,母亲透露了缘由。小艾(化名)是一名初三学生,晚上睡觉隔三差五就尿床,所以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