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在江苏东方瑞吉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焊枪的嗡鸣声中,焊接工段工段长罗沙正弯着腰指导年轻焊工。“手腕再压低三度。你看,熔池流动就像煮粥——火候到了自然就匀了。”他摘下防护面罩,沾着焊灰的脸上露出标志性的憨厚笑容,橙色工作服背部早已被汗水洇出深色。

这位刚刚获得“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劳动模范”称号的劳模,工位抽屉里常年备着两样东西:一罐同事送的润喉糖,一摞写满焊接参数的小本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下来了才更便于思考。思考多了,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他常拍着本子对徒弟说。
初入长沙锅炉厂时,老师傅行云流水的焊接技艺点亮了少年眼中的光。面对焊渣灼肤的高温考验,他仅用半个月就完成他人需要三个月的顶岗培训,工余时间,他会反复琢磨电流角度与熔池控制,三年间练就同行十年方能精通的技艺。这种“稳扎稳打”的进取精神,2017年在阿布扎比石油公司超高压电加热芯项目中迸发耀眼光芒。面对焊枪无法抵达的狭窄空间,他与团队创新研制的局部气体保护装置不仅斩获国家专利,更是助力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为国产装备打开中东、欧美市场大门。从手工焊工到技术革新者,他始终相信“匠心需要知识淬火”,将一次次的实践经验凝结成工艺指导书,用智慧与思考提升着中国制造的含金量。
作为焊接工段长,“团队强才是真本事”是他的口头禅,任何事亲力亲为并且手把手教会每一个人是他的行为指南。2023年在内蒙古大全新能源项目中,面对银复合板焊接的世界级难题,他顶着“零返修”压力,带领团队研发新工艺、引进尖端设备,亲手培养的6名焊工与他共同交出792张探伤片全部合格的完美答卷。这份传承的担当,化作等离子焊接系统、全自动管板焊接系统等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焊接效率倍增、能耗减半,更锻造出一支能征善战的“焊匠军团”。
从“焊接明星”到“江苏工匠”,十余项荣誉背后是他对“工人”二字的深刻理解。全国工信系统劳模称号于他既是坚守19年的职业注脚,更是引领行业升级的冲锋号角。如今,他仍穿梭于车间,以首席技师的身份培训着一批又一批新人,用人工智能与机械化焊接技术绘制着工业变革的蓝图。焊枪起落间,罗沙用稳扎稳打的匠心、敢为人先的闯劲,在钢铁丛林里“焊接”着中国制造的光荣与梦想,让平凡岗位绽放出新征程的璀璨光芒。
江苏经济报记者 蔡 逸
实习生 段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