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王理略 通讯员 鄂文旅 陈绪开
夜幕降临,贡水河两岸的灯光次第亮起,文澜桥上的全息光影秀重现着土家儿女的古老传说,兴隆老街里非遗传承人敲响的三棒鼓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惹溪街的烤活鱼香气顺着晚风弥漫开来……这是鄂西小城宣恩的夜晚常态。

鄂西小城宣恩县,每晚的夜游总能吸引大批游客。(景区供图)
曾是寂寂无名的深山小城,宣恩用7年时间完成了从“网红打卡地”到“长红旅游目的地”的蜕变。其秘诀,正在于以文化为魂,让游客不仅“一见钟情”,更能“日久生情”,来了还想再来。
作为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宣恩的夜游从一开始就锚定“文化在场”。7月17日启幕的水上女儿会,将这份初心演绎得淋漓尽致。
贡水河畔的浅水区域,10岁小女孩举着水盆加入千人水仗,水花飞溅间藏着土家族“玩水祈福”的古老习俗;几步之遥的兴隆老街,非遗传承人敲响三棒鼓,八宝铜铃舞的韵律与游客学织西兰卡普的笑声交织,让“土家织锦”从博物馆展品变成可触摸的生活美学。更具仪式感的是竹筏上的“打铁花”表演,与贡水两岸的灯光倒影交融,文澜桥下的旅拍工作者忙着定格这一瞬间。
为让文化表达更具当代性,宣恩将科技与民俗深度嫁接。凌波桥与连厢楼被改造成贯通的巨型屏幕,“数字瀑布”特效随土家打溜子节奏律动;“仙山贡水·浪漫宣恩”光影秀用全息技术重现“七仙女传说”,让苗族古歌与激光束在夜空共舞。正如宣恩县文旅局局长王菊芳所说:“我们要让游客在泼水时想起‘幺妹儿过河’的民歌,在看光影秀时读懂土家儿女的情怀,让文化从背景板变成体验核。”

傍晚时分,游客们在贡水河打起了千人水仗。(景区供图)
善用传统节日做旅游文章也是宣恩一大特色。去年七夕,当地以“朤月星河共誓,浪漫宣恩同行”为主题的七夕水上女儿会系列活动,为游客编织一场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与现代光影技术于一体的七夕绮梦,引发广泛热度与关注。
当贡水河的夜色渐深,岸边民宿的灯光与远处的山歌交织,这场夜游实践早已超越“亮灯”与“表演”的浅层形态。它是宣恩“山水赋能、文化为魂、服务为基”逻辑的集中体现——政府搭起“水上女儿会”的平台,景区把土家“玩水”习俗升级为科技光影盛宴,民宿从“卖房间”转向“卖体验”,连村民都成了文化的传播者。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