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崔帆、实习生张馨洋报道:如何将江西的绿水青山与人文底蕴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问计江西”智库专家、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胡海胜认为,科学编制‘十五五’旅游规划,是推动江西从旅游资源大省迈向旅游经济强省的关键一步。
5月23日至7月31日,江西省委社会工作部、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日报社联合在“问计江西”平台开展“我为江西省‘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活动期间,胡海胜以坚持对标对表、问题导向、博采众长及贯通衔接为依托,为江西“十五五”规划提供了旅游发展新思路。
坚持对标对表 政治引领筑牢发展方向
旅游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产业。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围绕旅游业的发展路径,胡海胜指出,江西要发展旅游业,首先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统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等五大关系,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让旅游业更好地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江西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坚持问题导向 务实举措破解五大瓶颈
明确了方向指引,更需直面现实挑战。在胡海胜看来,坚持问题导向,以务实举措破解发展瓶颈同样至关重要。
“当前制约江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存在体制机制、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品牌推广和开放合作等五大瓶颈。”胡海胜表示,规划需做到理论与实务、宏观与微观、远期与近期相结合,既要设定2035年的远景目标,也要明确2026年至2030年的阶段性任务;既要深刻剖析现存问题,更要着力从“新质动能、产业体系、政策保障”三大维度提出系统性的破解路径,切实做到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坚持博采众长 先行先试构建新型监管体系
破解瓶颈问题,还需在借鉴中寻求突破。为此,胡海胜提出要坚持博采众长,通过先行先试打造文旅融合标杆。
“建议借鉴周边省市的先进经验,结合江西资源禀赋,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深化做好‘文旅’与‘百业’融合的大文章。”胡海胜认为,应探索国有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改革,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
在文旅深度融合方面,重点发力建好用好国家长征文化公园,积极融入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持续擦亮“千年瓷都”品牌,推动赣鄱文化基因与旅游产品深度结合。
在科技赋能升级方面,加大新技术研发应用,加速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培育发展科技旅游新业态。在质效提升上,系统打造并做优做强红色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低空旅游、营地旅游和特色旅游十大产品。
坚持贯通衔接 守正创新明确发展定位
“新规划需与现有政策体系有机衔接。”胡海胜认为,要系统梳理已出台的旅游规划文件,确保指标体系、提法表述的一致性,在总体愿景上要延续“产业融合、市场繁荣、民生幸福、绿色低碳、开放共享、管理高效”等发展目标,在产品战略上明确“做大康养旅游、做实低空旅游”等具体路径,将江西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最美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全国康养休闲度假胜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等五大标杆,加快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旅游强省。
“科学编制‘十五五’旅游规划,是推动江西从旅游资源大省迈向旅游经济强省的关键一步。”胡海胜表示,期待通过“问计江西”平台汇集更多智慧,共同描绘出江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让赣鄱之美更好地走向全国、享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