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香港交易所(以下简称港交所)近日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支持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业内人士认为,“科企专线”是继“18A规则”后资本市场对生物科技公司释放的又一个利好信号。在融资方面,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的压力或能有所缓解。
港股市场创新药股持续活跃
在港股市场上,创新药企股较为活跃。截至5月9日上午收盘,港股创新药ETF高开高走,现涨1.41%。在成分股中,三生制药涨超5%,再鼎医药、远大医药、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等股涨幅居前。
港交所方面表示,特专科技公司、生物科技公司一般处于早期发展或产品尚未商业化的阶段。与其他行业相比,过早或长期披露公司的营运策略、专有技术或上市计划,可能会为这些公司带来过高的风险。为帮助这些公司降低有关风险,将允许这些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请版本,即这些公司递交上市申请时无需公开披露招股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后再公开披露。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有内地药企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一个新药研发往往面临着3个“10”,即10年、10亿元和成功率低于10%的挑战,这意味着生物制药研发需要大量长期资金的支持,风投机构在投资时非常谨慎,导致企业融资困难。因此,上市对创新药企来说至关重要。
港股或成为创新药企上市的关键选择。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1月至12月,超过15家生物科技企业选择在港股市场IPO。2024年全年,近50家生物科技企业在港交所提交超过60次招股书。
以恒瑞医药为例,有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可能最快于5月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挂牌交易。恒瑞医药从宣布赴港上市至今不足半年,其表示,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基础广泛,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全球医药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另外,对于公司来说,本次上市可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并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未盈利的创新药企有望受益
此前,“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交所申请上市遵循香港《上市规则》中的第18A章,业内称“18A规则”。“18A规则”是港交所用于支持尚未盈利或未达主板收入要求的生物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募资制定的规则。有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经“18A规则”在港股上市的创新药械企业已经累计达到65家。
有创新药企负责人表示,很多创新药企还在研发早期,没有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这些产品的研发信息也不方便过早公开,新的规则给未盈利的创新药企带来了新的机会。
根据港交所的公告,“科企专线”也会就上市资格及合适性为企业提供指引,例如核心产品要求、是否接受其他生物科技产品/不同药监机构监管的临床试验、资深投资者的资格及独立性、特专科技行业可接纳领域等。
平安证券表示,当前政策对于创新药行业的扶持较为清晰和明确。从创新药企业自身来看,临床数据持续表现优异,头部创新药企业有望实现盈利,提升创新药产业信心。
已上市创新药企出海成果颇丰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创新药出海交易额仅约110亿美元。2024年1至10月,我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突破511亿美元。头部港股创新药公司受益于出海成果放量,营收和利润稳步增长。
国金证券分析,我国创新药企将药物的海外开发权益授权给国外药企,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海外开发和销售的风险,还能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借助当地药企的开发和渠道优势实现药物的快速上市和销售。
以百济神州为例,根据财报,2025年第一季度,百济神州旗下产品泽布替尼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56.92亿元,在美国市场,泽布替尼首次跃居BTK抑制剂市场的整体份额首位。
香港投资推广署表示,2025年,预计将有更多大型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这得益于中国证监会的鼓励政策、内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香港自身的上市优势,使得香港作为上市目的地的吸引力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