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的城市版图上,崂山区无疑是最具辨识度的区域之一。
这里既有“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又有蜿蜒百里的黄金海岸线,更汇聚了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等顶尖海洋科研机构。
如今,这片山海相依的土地,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迈进。
近日,崂山区发布《崂山区加快建设海洋强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构建“一山一带一廊三城”的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并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文旅、海洋金融、深海开发六大产业。
从科技金融到山海文旅,从生物医药到宜居康养,崂山区正以独特的山海资源、科研优势和产业基础,探索一条“科技+产业+生态”的海洋经济发展新路径。
空间布局:打造全域海洋经济
崂山区的海洋经济布局,首先体现在空间结构的优化上。根据行动方案,“一山一带一廊三城”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框架。
“一山”——崂山,依托“海上名山第一”的品牌效应,推动“海洋+文旅”新业态,构建“山、海、景、城、乡”五位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
例如,王哥庄青山村、沙子口东西麦窑村等特色渔村,将结合民俗体验、田园采摘等业态,打造独具魅力的滨海旅游目的地。

崂山景区旅游专用路。
“一带”——滨海旅游带,则串联起小麦岛、海之恋公园、青岛极地海洋公园等网红打卡地。
并推进石老人滨海区域改造、流清河特色街区等项目建设,形成“海上观光+自驾旅游”的高品质滨海旅游带。
“一廊”——青岛科创大走廊崂山核心区,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这里集聚了中科院青能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未来将加强与蓝谷、李沧等区域的协同合作,打造海洋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创新走廊。
“三城”——科技金融城、文旅城、健康城,则分别聚焦金融赋能、文旅融合和生物医药与康养产业。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
其中,科技金融城依托金家岭金融区,为海洋科技企业提供资本支持;文旅城结合崂山景区,发展渔村旅游和海洋文化体验;健康城则以大北海片区为核心,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这一空间布局,既立足崂山的自然资源禀赋,又充分发挥科技和金融的叠加效应,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支撑。
产业升级:科技引领、金融赋能
如果说空间布局是“骨架”,那么产业体系就是“血肉”。崂山区瞄准六大海洋产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在刚刚结束的全省科技大会上,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联合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遥感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斩获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这是崂山海洋科技硬实力的最新体现。该项目成功攻克了激光遥感的超精细光谱分离、相干差分探测和稳频鉴频等关键技术难题,创造产值超4亿元。
中国海洋大学和镭测创芯这两家主要完成单位,都位于崂山。
这只是崂山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围绕海洋装备产业,崂山区将做优做强海洋浮标、气象仪、水下机器人、船舶压载水处理、海底电缆等海洋工程装备,加快推进海上施工作业技术与装备研发、超高压电缆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改造等重点项目;

罗博飞工程师在组装水下机器人。
围绕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将推进高速率、高可靠性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研究,加快推进水下物联网通讯装备产业化,构建“透明海洋”立体综合感知网;
围绕深海开发产业,将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海采矿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突破一批深海领域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
作为青岛的金融中心,金家岭金融区正加速集聚海洋金融专营机构,创新海洋信贷、保险、碳汇等金融产品。此前,崂山区已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蓝色债券”,涉海融资余额突破200亿元。
未来,崂山将通过提速集聚海洋金融专营机构,创新海洋信贷产品、海洋保险、海洋碳汇等海洋金融产品,为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提质升级,提供充足的“源头活水”。
文旅+健康:新消费、新动能
新发布的《方案》中,“文旅城”“健康城”这两个新定位,为崂山新产业、新消费,带来了新动能。
崂山的文旅产业本就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在青岛极地海洋公园,今年5月启用的“极地之光·青岛海上摩天轮”,已成为2025青岛市十大网红打卡地之一。

极地之光·青岛海上摩天轮项目。
东西麦窑村所在的流清湾乡村振兴片区,民宿产业群已经初步成型,2024年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近4亿元。
根据规划,包括东西麦窑村在内,王哥庄青山村、沙子口等特色滨海旅游村落都将成为崂山“文旅城”发展的重点。
再联动北宅仙菊采摘、田园牧歌、大崂樱桃谷、村咖等多元业态乡村特色,崂山将打造别有风味的渔村风情和渔港民俗体验。
此外,结合沿海一线文旅大项目,崂山还将推出海洋运动、海上低空娱乐等滨海旅游精品项目。
“健康城”的发展重点,则聚焦于生物医药产业与康养产业。
一方面。以中心城片区为基础,围绕导入生物创新药总部企业,积极链接外部优势资源,推动创新药物进一步集聚;
另一方面,以核心产业承载区大北海片区为依托,重点布局高端医疗器械、海洋创新药物、海洋保健食品,聚焦海洋健康医疗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崂山区重点产业之一,已呈现集聚效应,多家生物创新药总部企业正加速入驻或释放产能。
作为一家专注于生物分子药物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华芢生物打造的华芢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已于2024年9月奠基,目前正加速主体建设,建成后计划引入国家一类新药,打造集新药研发、生产、销售、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总部基地。
崂山区另一家生物企业青岛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长为国内壳聚糖医用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其手术止血材料“术益纱”,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的二甲及三甲医院。

博益特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对产品开展原料灯检。
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分支,康养产业正成为备受青岛重视的新赛道,也是崂山区打造“健康城”的重要突破点。
目前,崂山区的多个康养项目已经“名声在外”。比如,新华锦长乐·小蓬莱康养社区项目,于近日入选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年宜居养生委员会公布的全国旅居康养基地入库名单,这不仅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高品质康养选择,也标志着崂山区在海洋康养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
从实验室的创新突破到生产线的智能转型,从渔村的文旅蝶变到康养产业的蓬勃发展,崂山区正在构建一个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态保护于一体的海洋经济生态系统。
这种“山海联动、科产融合”的发展范式,不仅为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更为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崂山方案”。
记者|衣涛
来源|青报观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