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70岁推新作《昆仑约定》,毕淑敏为什么说这是她最重要的小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4:16:00    

“16岁的我,在西藏见识到了祖国疆域的辽阔。”“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3月30日,作家毕淑敏最新长篇小说《昆仑约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活动在北京举办。作家、心理学家、内科主治医师毕淑敏,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著名评论家施战军,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围绕《昆仑约定》从创作、使命感、青春与奉献等多角度展开对谈。

毕淑敏

《昆仑约定》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高原戍边为背景,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个性鲜明、敢于牺牲、保家卫国的军人形象。未定国界处,气候条件恶劣、物资匮乏、医疗条件简陋,挑战重重,戍边战士不畏艰难,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防线。毕淑敏以亲身经历为底色,将时代风雨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刻画了戍边战士对理想主义的执着追求。在昆仑之巅,他们用生命丈量信仰的高度,以热血铸就永恒的约定。

著名作家王蒙认为,毕淑敏的作品像一剂良药,能够治愈人们心灵的创伤。

著名作家梁晓声表示,看《昆仑约定》,感觉这是一本受义务感、责任感驱动而创作的长篇。它的难能可贵在于亲历性。哀敬爱的人之死,庆亲密战友的生,遂使笔下情浓。这是倾注真诚和深厚感情的作品,也是一部在题材上填补空白的作品,反映高原战区八名16至18岁之间的女卫生兵集体生活经历的小说,尤其是长篇,这似乎是第一部。对军旅题材有填补性,对整体的当代文学也是如此。

梁晓声

俞敏洪谈到:“毕淑敏老师的文字非常平稳,但文字背后的故事有着巨大的张力。我从普通读者的角度,读到了我们那代人的青春:奔赴边疆,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但却聚在了一起,同样的青春,同样的热血,一起为理想主义而尽情奉献,这是多么美好的青春回忆录。”

施战军认为,《昆仑约定》的情节黏性强,群像描写和深层意蕴处理出色。他谈到:“当我知道《昆仑约定》将要交稿的时候,非常好奇,但后来读着读着,好奇的情绪变了,说是感动也不准确,说是震撼也不准确,但是我整个人完完全全被带进这部小说里面,整个情绪、整个情感、整个心跳都在跟着这部小说走。”

施战军

他还提到,从通识的意义上说,《昆仑约定》是一本写人生海拔的书。“只有云知道”,知道什么?知道人生能有多高。同时,昆仑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毕淑敏通过描写普通士兵的故事,将“人性的高度”“人心的尺度”“生命的广度”“思想的深度”相融,唤起读者们对精神高度的向往。

毕淑敏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的作家,以其独特的医学背景与人文关怀,为文学创作开辟了崭新的视角。她的作品融合心理学、医学与社会观察,在严肃文学与大众阅读之间架起桥梁。评论家雷达曾如此评价:“毕淑敏是一位有良知、有担当的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

谈到《昆仑约定》的创作,毕淑敏说:“这是我埋在心里几十年的种子,也是我对一座山许下的承诺。年轻的时候没有写,是怕自己写得不够好,技艺不够,没办法把那些强烈的震动感表达清楚。出于私心,我特别希望这部小说在生命末期临近的时候去完成,所以我决定尽可能延后。但,岁月不饶人,再推,我害怕自己写不完了。有一天,我算了算日子,已经70岁了,那就开始吧!”

回顾创作过程中的艰辛,毕淑敏说:“我当兵的时候是最高等级的身体素质,所以才把我分到西藏去,这么多年我几乎没住过医院,但是写这部长篇的过程中我一共住了四次医院、三次急诊,甚至报了病重,但是我真的不害怕,为什么?最重要的是,我的《昆仑约定》第一稿已经完成了。”

梁晓声也曾面临过这样的情况,他坦然道:“当时《人世间》的初稿已完成,心里面会有一种感觉:最后要做的那件事大体上已经做完了,是‘对得起此生’的感觉”。“对得起此生”,于梁晓声而言,是《人世间》,于毕淑敏而言,便是《昆仑约定》。

作家于时代的意义,不光是亲历,是见证,还是记录与反思。不同时代的作家如同时代的镜子与先知,既折射社会肌理又叩击人类灵魂。

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出席活动并致辞。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出席活动并作为代表接受作家毕淑敏赠书。

相关文章

2025-07-28 07:05:00 从鲁迅张爱玲到大湾区文学,许子东解锁现当代文学的“流量密码”

文学教授许子东和他最新个人文集中的《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7月18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的第35届香港书展上,李欧梵与许子东两位知名学者,展开了一场题为“从鲁迅到张爱玲”的对谈,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慕名而来,他们中的很多人是许子东的粉丝。鲁迅和张爱玲如何能够穿越百年时光的长河,在每个历史时期都焕

2025-07-22 02:55:00 杨志军读者见面会启幕 西宁将连迎三场文学盛宴

青海日报融媒体7月21日讯(记者 刘珂瑜 实习生 黄绎睿)7月21日,著名作家杨志军在青海省西宁市新宁广场开启读者见面会暨作品签赠签售活动,拉开了“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系列文学签售活动的序幕。此次活动由青海省文联、青海出版传媒集团、青海省作家协会、青海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7月22日至23日,

2025-07-17 11:17:00 调查转向机组操作失误 黑匣子录音披露印航空难直接原因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7月16日获悉,美方初步调查评估消息称,印度航空失事航班的黑匣子录音显示,机长关闭了控制两台引擎燃油供应的开关,这可能是导致坠机的直接原因。该录音内容为两名飞行员之间的对话,目前调查重点已从技术故障转向机组操作失误。印度航空尚未就此回应,消息尚待官方确认。当地时间6月12日下午,一架

2025-07-14 15:13:00 共享申遗喜悦 共扬文化自信 “鎏金岁月·陵阙飞歌”广场街区音乐会举行

7月12日,作为“世遗西夏陵:千年见证文明交融”群众性主题文化系列活动之一,“鎏金岁月·陵阙飞歌”广场街区音乐会在西夏区宁阳广场举行,通过文艺演出、互动体验等多元活动,让群众共享申遗喜悦,共扬文化自信。当天,宁阳广场化身音乐的海洋。音乐人以西夏陵深厚文化为灵感源泉,创作演绎动人旋律,过往行人沉浸其中

2025-07-11 19:19:00 郭丽英家庭:带动更多家庭继续以生命歌唱、用奉献感恩

7月11日下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南都记者获悉,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的郭丽英作为代表在会上发言。郭丽英认为,“好的家风给予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也是我们乐观顽强、鼓舞他人的力量来源。”凤凰涅槃,组“团”唱响生命之歌“我还活着,我总觉得我是一个挺幸福的人。”郭丽英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

2025-07-11 13:06:00 生活平淡 幸好还有文学

◎林颐白昼黑夜,日复一日,是无数个重复的晨昏。或许是地铁里摇晃的通勤时光,或许是办公桌前枯燥的键盘敲击声,又或许是厨房水槽里总也洗不完的碗碟。当日子被切割成相似的碎片,幸好还有文学,像一道斜穿庸常的光,在凝固的生活里凿出诗意的裂缝。《燕子呢喃,白鹤鸣叫》,很文学很诗意的书名。翻开之前,我以为作者阮夕

2025-07-09 07:04:00 把甲骨文故事讲给世界听——访“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策展人陈楠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洋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玥颖盛夏,香港。7月5日,一辆涂满“了不起的甲骨文”巨幅海报的“叮叮车”在街头驶过。这天起,这幅充满古朴与现代、设计与巧思的海报,将覆盖香港139块月台灯箱和巴士车站屏幕。距离香港2200多公里外的清华大学里,海报的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正

2025-06-27 09:01:00 读丰子恺的抗战漫画:“拿五寸不烂之笔来参加抗战”

原标题:“拿五寸不烂之笔来参加抗战”(书里书外)读丰子恺的抗战漫画《流离图》。丰子恺绘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供图《丰子恺漫画课:读懂外公的画》:丰子恺绘,杨子耘、杨朝婴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许多人知道俞平伯先生评价丰子恺漫画的名句:“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那便是我看了《子恺漫画》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