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吉林省主会场活动中,一方西晋时期的“晋高句骊归义侯”马钮金印被无偿捐赠给集安市博物馆,流散1700多年的金印顺利“回家”,不仅为研究中原王朝对高句丽的管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见证,更让公众得以近距离感受高句丽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交融。
这方金印的印钮印身一体铸造,印面2.4×2.3厘米,通高2.8厘米,印台高0.6厘米,重约88克。印文“晋高句骊归义侯”工整清朗,笔划转接自然流畅,其中的“高句骊”即“高句丽”,是西晋颁发给少数民族高句丽的官印。印文中的“归义”,为效顺归附正义之意。“归义侯”则为中国古代赐予少数民族首领的封爵,象征其对“臣服”的认可。

历史上,高句丽作为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地方政权,跨越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历史时期,在东北亚历史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两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一直有给内附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颁印的传统。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王志刚表示,“晋高句骊归义侯”金印以及此前面世的几方“晋高句骊率善”铜印的出土,共同证明了在晋初高句丽是处在中原王朝的羁縻管辖之下的。
金印的发现与回归,以方寸之物见证了1700余年前,生活于白山黑水的古代族群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实证了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