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江轩
走进江门开平市塘口镇的塘口墟,极具文艺气息的先锋书店(塘口店)就隐藏于“天下粮仓”里。书店四周分布着文旅创业孵化基地、研学空间等建筑,在这里,青年人才为一项项乡村振兴创意策划积累灵感。
塘口镇政府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塘口墟聚集了大量青年创业团队。青年在塘口镇自由成长,也为塘口镇增添活力。
旧墟镇遇上年轻人
塘口镇是著名侨乡。在华侨的支持下,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塘口墟逐渐形成繁华圩镇。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人口外流,当地最冷清时仅剩9户人家。卓益顾问乡村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世游回忆,刚来塘口墟时,“一到晚上,外面路上都是野狗在游荡”。
“90后”青年李继津曾参与塘口镇仓东村的“仓东计划”,进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从那时起,他就产生了扎根于此的念头。在塘口镇政府的支持下,他对塘口墟的两座旧工厂进行活化,建设“塘口空间国际青年旅社”及社区餐厅。塘口墟邻近自力村碉楼群、立园、赤坎古镇等旅游热点,旅社正好满足了一些青年游客的住宿、休闲需求。随后,李继津又策划了小型音乐会、“七夕等墟”等活动吸引人气。沉寂已久的塘口墟,逐渐有了生气。
当地与青年相互成就
后来,专门从事乡村在地实践、乡土建筑营造的无名营造社来了,广东省首家先锋书店也来了……塘口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当地吸引了2000余名“新塘口人”扎根。邑间陶艺店长梁丹凤表示:“塘口镇的孵化基地和公共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最吸引我的,还是当地的侨文化。”提起最初的激情,李继津情绪仍十分兴奋。废弃粮仓可建设“文化空间”,旧碉楼可做“网红民宿”……年轻人眼中的塘口,充满机遇。
塘口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吸引并留住这群热血青年,塘口镇建设了开平市第一个由镇级建设的人才驿站,此外还有人才公寓、人才饭堂、人才农场等。在完善生活配套的同时,塘口镇以极优惠的物业租金为青年创业团队提供工作空间,积极申请各种政策资金,支持团队项目,为其减轻投资压力。
对于塘口镇的支持,李继津也给予“点赞”:“青年人在技能和经验上难免欠缺,幸好塘口镇政府和当地华侨给予信任和支持,把一些项目和资源交给我们,让我们放手尝试。”
老墟镇变身年轻社区
据统计,这几年,塘口镇新增初创企业372个,引进文旅、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30多名,其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相关负责人表示,塘口墟从旧墟“变身”为“年轻”、开放、包容的现代化乡村社区,“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旅乡人”四类人群共生共荣。
近日,塘口镇更相继承接了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广东省网络文学(江门塘口)青创孵化中心、“IE”公社等载体,向包括网络作家在内的“无界创客”群体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到塘口慢生活、找灵感、创事业。塘口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从政策保障、精准服务、人才培育等维度构建支撑体系,致力于让‘无界创客’在这片热土实现事业与生活的双重出彩。”
编辑:郑健龙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