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盛夏高温影响,阜城献血人数有所减少。然而,仍有一部分市民冒着酷暑坚持献血,为他人带来生命的希望。
市民张老虎就是其中一位。7月23日,他刚刚捐献了两个治疗单位的血小板。至此,他已坚持献血22年,累计献血153次,献血总量达5.92万毫升。

7月23日,张老虎在市中心血站中医院献血屋捐献血小板。
偶然间走上献血路
张老虎今年45岁,是阜阳商厦空调班员工。2003年2月,他路过阜城千百意商场时,看到一辆采血车,血站工作人员正在宣传献血的意义——“献血能帮助他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健康”。于是,他走上采血车,献血400毫升,并且知道了自己的血型是B型。
“当时很多人对献血认识不足,担心‘伤身体’。”张老虎回忆,那时他刚结婚不久,回家后忐忑不安地告诉妻子自己献血的事。没想到妻子笑了,拿出几张手写版的献血证——原来早在1999年,她就开始无偿献血了。
在家人的支持下,张老虎坚持每年献血两次,每次400毫升。他解释说,献血后人体会流失部分红细胞,而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通常需要半年才能完全恢复,因此两次献血需间隔足够时间。
“从2003年到2013年,我献的都是全血。”张老虎说。
献血量居全市第六位
2013年,张老虎在献血时了解到,白血病等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大量血小板,而血小板比全血更为珍贵,当即决定改献血小板。血小板捐献间隔时间较短,约半个月即可捐献一次。由于需要通过设备分离提取,每次捐献耗时约一小时。
“我平均每20天捐献一次血小板,每次一到两个治疗单位(一个治疗单位相当于200毫升全血)。”张老虎介绍。即使在疫情期间,他也没有中断,还时常与妻子一起献血。
据统计,截至记者发稿时,张老虎已连续22年献血153次,总献血量达5.92万毫升。“目前全市献血超百次的有50余人,张老虎的献血次数和献血量均排第六位。”市中心血站负责人郭国伟介绍。
坚持爬楼梯锻炼身体
“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能献血。贫血或有炎症的人不能献血,即使是平时健康的人,若正处于感冒发烧或服药期间,也不能献血。”张老虎说。
如何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张老虎介绍,早些年,他常利用业余时间在阜阳商厦的健身房锻炼,做些举杠铃之类的运动。后来因工作和家庭事务繁忙,就中断了健身训练。不过在工作中,他找到了另一种健身方式。“阜阳商厦有9层楼,我每天都要步行上下多次,进行空调开关和检修工作。”张老虎说,“运动起来,身体也就健康了。”
在饮食方面,张老虎也很注意。他坚持清淡饮食,很少喝酒。
“多年来,每次献血都合格,也说明我的身体很健康。”说到这些,张老虎自豪地拍了拍胸脯。
当然,也有身边的亲友劝他:人到中年,身体机能开始下降,少献点血吧。但张老虎已下定决心: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会一直坚持献血。
献血时感到无比自豪
在张老虎家中,他展示了几摞献血证,还有厚厚的一叠荣誉证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等,令人目不暇接。
记者从市中心血站了解到,我市无偿献血政策规定:个人献血量超过800毫升,本人可无限次免费用血;其五代以内直系亲属可享受等量免费用血。但张老虎从未使用过这项权益。根据我省政策,达到一定献血量可申领无偿献血荣誉证(卡),享受公交、地铁、景区等优待,张老虎虽已申领,却坦言“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机会使用”。
对于荣誉和优待,张老虎看得很淡:“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坚持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每次献血时,想到自己的血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就感到无比自豪。”
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文 王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