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堆积如山?在佛山,它们正经历一场华丽的“重生”!这座城市不仅让建筑垃圾100%获得资源化利用,更打造出一套领先全省的“变废为宝”智慧体系!
7月23日佛山市及五区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做客《早晨从946出发》节目,介绍佛山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经验做法。

政策先行,构建强大“再生引擎”
佛山2018年着手编制《佛山市建筑垃圾处理处置专项规划》,2024年6月再次修订并施行《佛山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市城管局于2023年底完成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审批事项的完善,支持资源化利用企业发展,构建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的建筑垃圾末端处置体系,目前佛山共有23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年设计处理量达2000万吨,完全满足佛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需求。2025年上半年,全市建筑垃圾产生总量为1079万吨,其中工程垃圾、装修垃圾、拆除垃圾产生量为230万吨均投入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率为10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高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场)
政府带头,再生产品“用起来”
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推广,《佛山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规定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项目在同等价格以及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当优先选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工程项目在同等价格以及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
在完善付费制度方面,由于佛山建筑垃圾运输、利用、消纳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原则以及建筑垃圾供求情况,由企业设置合理的处理费用并向社会公布。
全程智控,杜绝“跑冒滴漏”
建筑垃圾可以分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五个大类,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的工作中,工程渣土可采取现场回填及就近调配等“土方平衡”措施;工程泥浆需着重“脱水固化”,压缩体积减少外排;装修垃圾减排重点在于规范前端收集,杜绝以往偷排乱倒的陋习,合理收费处理激励减量。
在审批阶段,建筑垃圾按照“两点一线”要求明确了泥头、车辆路线、泥尾的处置许可关联;在过程监管阶段,佛山对合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电子联单管理,基于场地出入口视频监控及车型车牌识别、车辆北斗定位、出入口车辆清洗设施等要素,建立建筑垃圾运输智能监管系统,确保建筑垃圾严格按照“两点一线”开展转运调配,杜绝撒漏、偷排等违规行为。
科学处置,点“废”成金
建筑垃圾通过源头按工程渣土、拆除垃圾、装修垃圾等类别分类收集,运用电子联单对运输环节进行智能监控,用于工地回填、再生加工利用等。其中进入综合利用场的拆除垃圾、装修垃圾,首先经过预处理系统进行破碎、筛分、分选得到初级骨料与金属、木材等杂质,继续进行级配调整、掺合胶凝材料等深加工方式可以得到再生砂浆、再生混凝土、燃料焦棒等资源化利用产品,替代河沙用于砌筑、道路基层、焚烧发电等,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禅城越秀隽庭装修垃圾暂存点)
便民升级,完善装修垃圾“前段一公里”收运机制
作为2025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佛山将在全市每一个行政村、社区管理范围内都设置至少一个装修垃圾暂存点或中转站,方便市民投放。投放点遵循“一村一社一设点”原则,并做好围闭、标识等设置要求。数量不少于800个。

扫描上方二维码重温节目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杨峰、主持/大田、编辑/何志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