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苏州古城考古为吴越融入“大一统”进程提供实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1 17:49:00    

新华社南京7月1日电 题:苏州古城考古为吴越融入“大一统”进程提供实证

新华社记者朱筱

苏州姑苏区内,越城遗址东北部,试运营一个多月的苏州考古博物馆于7月1日正式开放。在这个以苏州出土陶器为展品基础、展示吴地人类历史文化演进历程的博物馆内,从混堂巷北遗址出土的“吴市”陶片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

据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苏州考古博物馆馆长程义介绍,混堂巷北遗址地处苏州古城相门内西北侧,2024年,考古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其中一件颇具研究价值的秦代“吴市”陶片长约13厘米,宽约8厘米,弧形不规则,上面刻有的“吴市”二字清晰可见。

据悉,“吴市”即吴县的市场,是负责管理商品交易的机构,其发现实证秦代已在吴地推行市亭制度,为秦会稽郡治在苏州古城提供佐证。“市亭制度是秦代统一市场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之一,纳入帝国版图的吴越旧地也执行了和关中、关东等地一样的管理制度,显示出大一统王朝对周边强有力的控制。”程义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在苏州古城发现的唯一一件印有“吴市”的陶器。2024年,位于姑苏区的另一处北园遗址还出土了两件戳印“吴市”陶文的陶罐及组合器,发掘团队认为是秦统一江南后的官作陶器,为极具断代价值的标准器群。

程义说,混堂巷北遗址与北园遗址出土的三例“吴市”陶文,是继广州“女(汝)市”、上海青浦“吴市”之后,南方地区发现的第三批秦陶文。特别是北园遗址和混堂巷北遗址陶文“吴”字的写法明显不同,前者为典型的秦篆,后者为六国文字写法,这一差异为研究“书同文”制度推行提供了典型案例。

除了混堂巷北及北园遗址的发现,地处苏州公园北侧的金城新村遗址,近年来发现遗迹现象30余处,出土完整及可复原器物300余件(组),对南方秦汉考古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该遗址的重要收获之一是在江南地区发现并识别出了一批秦代文物,为苏州城市考古首次发现。特别是大量密集性叠压堆积的筒瓦、板瓦、瓦当等高等级建筑构件,在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上,与陕甘地区秦代遗址出土的相关文物特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该遗址发现的部分陶罐、筒瓦等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器被成套展示在苏州考古博物馆内。不少游客参观时,会特意去寻找一片带“右”字戳印铭文的陶筒瓦。馆内工作人员介绍,它指向的是秦代从事砖瓦烧制的工官机构“右司空”,“右”字陶片过去出土于秦宫、秦陵等秦代高等级建筑遗址。

在程义看来,秦统一之后,在全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等举措,金城新村遗址发现的统一规制的官方建筑,以及混堂巷北、北园遗址出土的反映市场制度的“吴市”陶器,正是秦推行大一统制度的实物见证,表明地处江南的吴越旧地,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有效管理范围。

“综合这三处遗址的发现,可以勾勒出吴越地区融入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历史进程的更多细节。”程义说,秦统一六国后,在新征服区可能按照中央政府的统一规定修建了地方官方建筑,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虽然官方建筑构件采用了核心区的规制,但日用之物多见具有浓郁楚国风格的陶器,这种明显的差异反映出中央政权对带有官方色彩的建筑采用了统一标准,而对民间日用陶器采取了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传统的措施。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保存有完好的城垣、城门和水陆交通体系。学者一般认为苏州古城始建于春秋晚期,先后经过春秋吴国、战国越国、楚国、秦汉、六朝、隋唐及以后的朝代,并一直延续至今,是典型的古今叠压型城市。“这些发掘的遗址如同浓缩苏州古城历史的‘时间胶囊’,有助于帮助我们打捞起苏州古城的千年回忆。”程义说。

相关文章

2025-08-14 15:03:00 暑期经济观察|消费场景持续上新 夜间“黄金4小时”创造暑期经济新增量

随着暑期游升温,18时至22时成为高活跃度的夜间经济“黄金4小时”。全国多地相继推出支持夜间经济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夜间餐饮、文化娱乐等业态发展。夜游、夜市、夜间演艺……更加多元的夜间消费场景正成为拉动暑期经济的新引擎。7月30日,游人在什刹海旁的烟袋斜街游览。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数据显示,截至7月

2025-08-14 14:45:00 苏州VS泰州!1347个停车位免费开放!

8月16日(周六)19:00苏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将迎来一场苏超焦点赛事苏州队主场迎战泰州队我们特别提醒:倡议绿色出行,低碳观赛更环保为方便广大球迷与游客观赛赛场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资源将免费开放欢迎广大球迷到场为球队呐喊助威共赴这场足球盛宴!开放单位:详见附表;开放时间:8月16日8:00-23:

2025-08-14 11:27:00 陕西咸阳将新增一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近日,西西新闻记者从陕西省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咸阳市茂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立项。据悉,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寝,为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修造工期最长(历时53年)、陪葬品最为丰富的一座。周围有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西汉名臣的陪葬墓。1961年被

2025-07-24 20:36:00 佛山建筑垃圾“变形记”:年处理能力2000万吨,100%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堆积如山?在佛山,它们正经历一场华丽的“重生”!这座城市不仅让建筑垃圾100%获得资源化利用,更打造出一套领先全省的“变废为宝”智慧体系!7月23日佛山市及五区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做客《早晨从946出发》节目,介绍佛山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经验做法。政策先行,构建强大“再生引擎”佛山2018年着手

2025-07-24 11:58:00 江西万安农商银行获省行2024年度内审履职与考评先进单位

近日,江西万安农商银行凭借出色的内部审计工作,荣获江西农商联合银行2024年度内审履职与考评先进单位荣誉,这是该行认真做好审计工作取得的又一项成绩。该行将党的领导深度融入内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构建起以党委为核心的审计领导架构。党委定期研讨审计工作规划,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与银行战略目标,精准锚定审计

2025-07-13 15:49:00 安阳殷墟申遗成功19周年:从历史深处走来,向崭新未来而去

19年前的今天安阳殷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荣耀时刻不仅让殷商文明走向世界舞台更开启了它在保护与传承中不断焕新的征程。岁月流转殷墟在呈现古老历史的同时也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的殷墟大遗址各种新变化让游客的体验更加丰富多元仿佛能在古今之间自由穿梭科技赋能新体验殷墟遗址数字展厅的升级和殷墟博物馆新

2025-07-12 18:05:00 守护西夏陵:让千年遗址在时光中“活”下去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银川7月12日电 题:守护西夏陵:让千年遗址在时光中“活”下去作者 李佩珊 徐英凡北京时间7月11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这也是宁夏首个世界遗产。图为西夏陵3号陵陵塔复原解说牌。中

2025-07-09 17:17:00 江夏湖畔捌号项目一期全面封顶 装配式建造提速“好房子”落地

7月5日,武汉江夏区湖畔捌号项目一期所有楼栋全面封顶。施工现场,塔吊吊运预制墙板、叠合板等构件,施工人员按编号精准拼装,建筑主体如"搭乐高"般快速成型,几小时即可竖起一面墙体,装配式建造让"好房子"从图纸加速落地。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湖畔捌号项目,是武汉市重点及装配式示范项目。项目坐落于汤逊湖畔,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