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0:23:00    

今年以来,杭州“六小龙”火热出圈,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等领域持续突破,吸引了全球目光。它们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的生动缩影——从早期的市场探索者到如今的技术引领者,民营企业正加快成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厚植创新优势

诞生于市场经济土壤的民营企业,天生具备创新的基因。

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据统计,在出口强劲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中,民营企业贡献超过一半。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主导的技术标准正改写全球产业格局。

“民营企业是市场选择出来的,在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激烈竞争,只有保持创新才能存活下来。”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高级专家罗贞礼告诉记者,民营企业正在加快从传统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驱动型,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成为中国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位于中关村科学城的微纳星空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商业卫星研制的民营科技企业。短短8年时间,微纳星空成功发射了25颗卫星,从最开始的10公斤级、80%以上零部件依靠外采,到如今重量达到1000公斤级,核心载荷和关键部组件全面实现自研,微纳星空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微纳星空卫星副总设计师孙鹏介绍,公司承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中的“天基微波定标一体化设计及验证技术”课题,主要解决定标载荷与微纳卫星平台协同优化设计问题。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卫星可行性论证和方案设计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之中。

202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从2012年的2.8万家增长至如今的42万多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2%以上。

“要持续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引导民营企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罗贞礼表示。

构建协同生态

尽管成就斐然,但民营企业创新仍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

“以商业卫星为例,该领域技术壁垒很高,民营企业早期在资金链、资源整合、产业链协同等方面面临困难。”孙鹏坦言,高成本、资源缺口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让不少民营企业陷入“不敢创新、不会创新、不愿创新”的困境。

破局之道在于构建“政策+市场+技术”的协同创新生态。比如,北京市海淀区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全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支持设立星辰未来空间研究院,开展空间信息通信、能源动力等领域的交叉应用基础研究;成立商业航天创新中心,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协同,形成商业航天应用产业创新示范等。

微纳星空正是在这样的生态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内少数具备“方案论证—整星设计研发制造—部组件制造—地面系统—在轨运营”全栈式能力,以及拥有2吨级别商业卫星制造能力的民营企业,并取得商业航天领域“三证齐全”的资质突破。

深云智合创始人刘宇宙建议,政府应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初创民营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同时,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整体效能。

“创新之路荆棘密布,从来都是‘九死一生’。要多措并举解决困扰民营企业开展创新的深层次梗阻,确保相关创新政策真正管用、好用。通过持续创新赋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罗贞礼说。

拥抱科技变革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民营企业正从“技术跟跑”迈向“创新引领”。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达到1.39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41.88%;平均研发强度为3.58%,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民营企业在研发上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

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实践尤为引人关注——作为国内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的领军企业,沃飞长空凭借300余人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围绕核心技术布局350余件专利,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eVTOL技术体系。2024年6月,该企业完成全球第二、国内首个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在低空交通核心技术上跻身国际第一梯队。

“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对加强技术研发、发展新质生产力充满信心。”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表示,企业锚定“十四五”收官与谋划“十五五”的关键节点,全力推进载人适航证取证进程,打造以eVTOL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罗贞礼建议,民营企业应当坚持“创”为根本、系统谋划科技创新,坚持“链”为关键、打造产业闭环体系,坚持“制”为保障、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创新,主动扛起科技自立自强大旗,积极孵化科技含量高、绿色发展足、产业关联强、市场空间大的未来产业,从政策驱动、技术驱动、市场驱动、资本驱动等多方面入手,确保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目标的实现。(经济日报记者 常 理 曾诗阳)

(责任编辑:王炬鹏)

原标题:《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

来源:作者:经济日报

相关文章

2025-07-27 08:21:00 电竞融入文旅价值几何

来源:经济日报 打游戏,能值多少钱?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国际电子竞技发展论坛上,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李小磊给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估算——预计到2026年,我国电子竞技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带动周边产业规模超万亿元。从各地实践来看,电子竞技的魅力不仅在于打游戏本身,还在于它与文旅产业的

2025-07-26 21:03:00 好评中国丨数字丝路:让技术跨越国界,用合作书写未来

中工网评论员 张雪据近日《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7月24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福建泉州开幕。本次论坛以“数智海丝 共迎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聚焦“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开放合作、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运输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来自全

2025-07-25 21:45:00 求职者询问双休遭怼“拒绝躺平”引热议 律师:属合法权利

近日,一则求职者在 BOSS 直聘询问企业是否双休反遭招聘方回怼“拒绝躺平”的事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讨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网友在BOSS直聘平台与企业沟通面试事宜时,出于对工作福利待遇的关注,询问了该企业是否实行双休以及具体工作内容。然而,招聘方的回应却出人意料,先

2025-07-25 21:11:00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 绵阳掌握了经济增长的“密码”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近日,绵阳市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绵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7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95.2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105.5亿元,增长7.6%。这些数据的背后,到底

2025-07-24 22:25:00 产融活水润三江 政企共探实体经济赋能新路径

7月24日,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启幕。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宜宾正以“产融联动”为匙,打开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的新“空间”。从资本平台搭建到产业链协同,从普惠金融下沉到绿色产业崛起,这一次次探索,是宜宾破解产业融资难、金融落地难,实现产融互促的生动实践。“产融合作不

2025-07-24 07:52:00 关于印发山西省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晋政办发〔2025〕1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5年7月2日

2025-07-22 06:40:00 化工业锚定高效安全环保发展

合成纤维和染料的应用使衣服更耐用也更多样,农药和化肥提高了粮食产量,水泥、玻璃、涂料让房屋更结实更保暖更美观,汽油和橡胶是车辆运行的关键……2025年,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气候变化加速演进的影响下,能源革命、绿色发展成为全球社会共识,人们对化工产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2025-07-21 11:12:00 统筹好制度型开放中的四对关系

  制度型开放涉及的领域广、部门多、影响深远,特别是牵涉到深层次制度变革和利益格局调整,其推进过程必然是化解一系列复杂矛盾的过程。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运用辩证思维和系统观念,妥善处理好四对关系。  2025年6月24日至26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2025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