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探讨茅奖IP《北上》多渠道改编经验 推动文学艺术双向赋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7:35:00    

4月1日下午,“文学与艺术的双向赋能——茅奖IP《北上》的多渠道改编”专题研讨会在北京文联艺术工坊举行。

本次研讨会是“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5精品研推工程”第一期,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上》是作家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2018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小说以宏阔的艺术视野和杰出的叙事技巧,讲述了运河两岸的城池与人群、悲欢与梦想,展现了运河百年沧桑巨变。

《北上》小说面世后引起行业内多方关注,开启了文学IP多渠道的改编之路。音乐剧《北上》、话剧《北上》、电视剧《北上》先后亮相,用不同艺术形式展现大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核,带动沿线城市游客量激增,形成文化经济共振,成为茅奖IP改编的又一成功范例。

改编创作分享:

激活运河文化认同

与当代精神同频共振

研讨会上,各方主创团队分享了《北上》改编创作历程。话剧《北上》制作方代表、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张媛坦言,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把30多万字的原著小说改编成2个小时40分钟的舞台剧,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提炼精华。主创团队从叙事结构的转化、人物群像的舞台化、运河意象的视觉化、文化内核的舞台表达四个方面进行了改编,并在首演后持续修改打磨,努力推出一部精品力作。

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人、音乐剧《北上》制作人秦鲁一介绍,这部作品是北京广播电视台独家出品的首部音乐剧。改编过程中,主创团队选择了晚清时期这条线索,将人物放在群体当中、放到时代当中、放到大运河的意象当中去呈现,保留了原著的主旨和灵魂。未来将在歌词文本、视觉呈现等方面打磨提升,打造音乐剧《北上》2.0版。

北京广播电视台原总编室副主任刘莹谈到,音乐剧首演受到运河沿线城市的关注,引起良好反响。目前北京广播电视台还在积极地修改、升级,适时再推出,期待未来这部剧能够走进大运河沿线城市演出。

启蒙影业合伙人、电视剧《北上》总制片人张书维谈到,电视剧主创团队把握住原著“根”和“远方”两个内核,将水元素贯穿始终,通过六位年轻人的出走与回归,诠释了运河精神的深刻内涵。剧集的热播点燃了观众对京杭大运河的浓厚兴趣,为运河沿岸城市文旅发展赋能,这也充分证明文艺作品不仅能记录时代,更能激活文化认同,让运河的流动生命与当代精神同频共振。

专家交流点评:

改编作品凝聚更多受众

丰富了原著的阐释空间

专家交流环节,文学、戏剧、音乐、电视等领域专家,以《北上》为案例,结合当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文学IP多渠道改编的成功经验,并围绕如何发挥文学的母体作用、推动文学向多种艺术形式的转化提出了建议。

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认为,改编作品的成功在于能否引起新的共鸣,凝聚更多受众。以电视剧《北上》为例,电视剧改变了小说原有的叙事结构,由当下回溯历史,将运河变成青春、爱情和奋斗之河,更加贴近当下观众,赋予《北上》更多的青春感和新时代气息,激起青年观众对原著的好奇、对运河和对运河人家命运的好奇,这是改编的成功之处。

作家、北京作协理事吕铮结合个人文学创作和影视改编的经历,对《北上》多渠道改编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鲜活的典型人物、纵横交错的时空背景、深厚的文化意蕴、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融合是《北上》改编的优势。他指出,《北上》的改编提供了“一鱼多吃”的范例,不同艺术形式在保留鱼骨坚韧性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各取精华,分别烹饪,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演绎。

《北上》作者徐则臣谈到,一部作品不是作者写完就完成了,还需要读者去阅读,需要专家去阐释,需要不同的艺术形式去扩大其内涵和外延,所有这些才成就了最终的作品。他认为,音乐剧、话剧和电视剧,虽然做了不同的演绎,但都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内核,同时又丰富了原著的阐释空间,其实都是在帮助《北上》这部小说继续成长。

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作总结讲话中称,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要保持文学性,这是文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改编者要提升创造力,既要忠于原著,更要对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进行深度挖掘、深度解读。他还表示,文联将积极推动文学的改编转化,借助北京文学走出去、“从文学到影像”优秀文学作品推介会等各类活动,搭建文学跨界转化的平台,实现不同艺术门类的融通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相关文章

2025-04-29 18:24:00 走进环两江 | 看丹灶如何气运丹田

核心提示:当前,佛山市委、市政府正大力推进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是佛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任务,是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要抓手,是再造一个新佛山的重要举措,对佛山高质量发展、城市能级跃升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打造佛山区

2025-04-29 17:34:00 “县”在进行时④丨张北新能源“链”出无限精彩

张北,素有“风的故乡,光的海洋”之称,凭借得天独厚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以光伏、风电项目产出绿电,点亮北京万家灯火。如今,张北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1160万千瓦,位居河北第一、全国前列。在产业发展上,张北拥有运达风机、安塔塔筒、艾郎叶片等成熟的风电装备制造链条,随着海泰单晶硅光伏生产基地、科盛逆变器及储

2025-04-29 11:45:00 致敬作曲家金巍艺术成就,京晋两地多支合唱团唱响“我们的歌”

今年恰逢北京合唱协会与山西省合唱协会成立20周年,近日,京晋两地的多支合唱团在北京音乐厅上演2025“我们的歌”——金巍流行合唱作品音乐会。金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编创的合唱作品深受广大专业合唱团、业余合唱团的喜爱,无论是艺术歌曲还是流行歌曲,无论是民歌还是戏曲,他都能改编成适合合唱舞台的作品。

2025-04-29 06:47:00 “超高清”正走进千家万户

一场视听技术的迭代演进、一次文化科技融合的全面跃迁、一轮引领产业变革的创新浪潮——“超高清”正走进千家万户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光明日报通讯员 胡晨冉4月25日,为期3天的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5)在北京闭幕。本届展览会以“广电视听更美好——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5-04-28 09:15:00 专家学者品评“左古山中国画展”

专家学者品评“左古山中国画展”嵇亚林:跨越时空的对话,连接艺术的桥梁“左古山是一位用笔墨对话古今、以艺术践行文化使命的学者型艺术家。环顾今天的展览满眼古意:古山、古松、古道,就像走进了一座微缩的‘中国文人精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原党委书记、江苏省群众文化学会书画研究院院长嵇亚林表示,这场即将登上2

2025-04-25 20:43:00 全民阅读大讲堂 名家读者沐书香 李敬泽杨占平马伯庸樊登作精彩分享

本报讯 作为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全民阅读大讲堂”于4月24日至25日在山西大剧院大剧场举办了4场专题讲座。每一场讲座的内容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为推动全民阅读注入了强大动力。24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敬泽以“如果赵树理有手机——从‘山药蛋派’到‘素人写作

2025-04-24 18:54:00 影视项目中的法律风险:多维度剖析与行业破局探寻

本报记者 倪兆中 北京报道在影视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影视项目的运作日益复杂,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愈加凸显,成为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近日,在北京电影节的一场论坛上,来自法律、影视制作、财务税务等领域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当前影视项目面临的法律挑战,并积极探寻破局之策。电影是技术

2025-04-24 18:16:00 2025“书香副中心”全民阅读活动启动,翻开运河故事阅见运河文化

启动仪式现场,诵读《通州赋(节选)》。记者 常鸣/摄正值世界读书日,昨天,“阅见大运河”——2025“书香副中心”全民阅读活动启动式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行,通州区发布了2025“书香副中心”全民阅读活动品牌“阅见大运河”。区文旅局、大运河文旅公司与京东图书领阅空间进行了战略签约。开展五个一建设助力“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