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声丨呼吁尊重主权,拒当“教师爷”,特朗普主导美国外交“180度大转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07:32:00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王彬

5月13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右)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图源:新华社

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结束了他第二任期内的首次出访——中东之行。

相比于超过千亿美元的商业协议,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三国的投资承诺,卡塔尔王室赠送的那架超豪华747喷气式客机,特朗普在沙特演讲中对“西方干涉主义”的批评更引人注目:

“所谓的‘国家建设者’毁掉的国家远比他们建成的多,而干预主义者则在介入自己甚至都不理解的复杂社会。他们教导你们如何治理国家,自己却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 “现在你们掌控一切。和我一起,美国将尊重你们的主权。”

自诩为“世界灯塔”“全球警察”,习惯四处插手的美国,如今就这么丝滑地站在了“对外干预”的对立面。从趾高气扬的教师爷,摇身一变成了“不干涉主义者”“主权捍卫者”,活脱一个好好先生,与美国传统价值观大相径庭。

美国一些主流媒体也发表评论称,特朗普的言论实际上是在谴责美国数十年的中东政策。

面对“美国否定美国”的这一幕,国际舆论普遍反应是:拿错剧本了?美国外交难道真的“180度大转弯”了?

特朗普炮轰“干涉主义”,为他还是为己?

这并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反干涉”,早在第一个任期,他就曾公开宣称:“美国不是世界的警察。”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他更是明确表示,不再承担所谓的“世界责任”,强调不会在国际事务中继续提供金钱和军事支持。

“特朗普一贯认为,世界不需要美国来‘指手画脚’,美国应该把精力和资源放在处理国内问题上。”国际问题专家、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马晓霖分析道。

“反干涉”背后,算盘打得砰砰响。

特朗普的言论,也有讨好中东的目的,改善美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吸引中东更多投资到美国。这与特朗普中东之行“跳过”以色列,有异曲同工之意。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与中美关系研究学者王鹏指出:“特朗普的‘反干涉’,内在驱动力是一种‘卸责’,或者称为‘成本管控’。他认为美国此前的全球干涉主义行为,过度透支美国国力。他国的主权、世界的和平大概率是幌子,其更在意自身的收益与成本是否对称。美国的‘退群退圈’,也是基于这一考量。”

因此,所谓尊重他国主权,更多是一种外衣,是以“减负”为核心的现实考量。

然而,当下的美国,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

“对特朗普的‘反干涉’,认真你就输了。其本质上依然是‘美国优先’原则和‘让美国再次伟大’目标的一个对外思维表现。可能更多是出于宣传目的,并非意味着美国外交政策真的发生本质变化。”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叶海林直言。

美式“反干涉”,或是“门罗主义”新变种?

其实,特朗普的“反干涉”,已被现实无数次“打脸”。

过去几个月,特朗普先是扬言“将加拿大纳入美国成为第51个州”,宣称要“夺取”丹麦自治领土格陵兰岛,后又称拿马运河是“美国重要国家资产”,威胁美国将“收回”巴拿马运河,认为美国军舰和商船通过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时应该免费,正式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

说好的尊重主权呢?说好的“反干涉”呢?

特朗普“反干涉”的尽头是双标,双标的尽头,只会是回旋镖。

这么看,特朗普宣扬的美式“反干涉”本质,就是典型的“既要又要还要”,又如何能让世界信任?

之所以会如此“拧巴”,叶海林认为,在于美国国家利益、美国“霸权”,也有赖于美国的对外干涉,甚至已经形成一种路径依赖。特朗普也并非完全的孤立主义者,只不过他的干涉手段跟前任们相比有所差别,一个是单刀直入,另一个是用“民主”“人权”来包装和遮掩。这可能是最大的区别。

“特朗普政府在解决内部问题和对外维护霸权之间,希望优先解决内部问题,但霸权是不能、也不想放弃的,所以政策会表现得‘左右拉扯’。”叶海林补充道。

这样的“反干涉”,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只是一个工具罢了,随时可调整,需要时为我所用,不需要时一脚踢开,别指望其成为内化的价值观。

200年多前,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即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间主权相关事务。

今天,美国一方面在中东大喊“不干涉”口号,另一方面想方设法重构“美洲后院”,在全世界挥舞起“关税大棒”,这仿佛是“门罗主义”的现代进阶版本。

但不变的是“霸权”底色,是“强权即真理”的逻辑,是“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是划分势力范围、零和博弈的旧逻辑。

“价值观外交”转向“交易外交”,行得通吗?

当下,美国外交政策确实在转向,只不过不是“干涉主义”到“不干涉主义”,而是“价值观外交”到特朗普式的“交易外交”。

“交易外交”,最典型特征是,以实用主义为中心,以重商主义为指导,一切向钱看、向里看。

此次中东之行,特朗普高调宣称达成多项“大生意”,焦点也放在中东国家的对美大规模投资上,上演“外交变现术”,媒体称之为“收割之旅”“创收之旅”,就是“交易外交”具象化的表现。

可与特朗普几个月来大篇幅秀“内部政绩”、沉浸在“交易型胜利”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第二任期百日支持率却创80年来新低。

国内民众不买账,国际上又遭遇“信任危机”,倘若依然只考虑美国自身利益、短期利益、美国政客利益,并将一己之私凌驾国际公利之上,即使外交再转向,也无济于事、不得人心。

由于如今美国的不可预测性,不容忽视的是,美国与各国的关系,美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战略重塑期”。国际秩序、世界格局,似乎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策略频繁摇摆,令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陷入“战略迷雾”。

在此背景下,中国如何定位自身角色,如何在大变局中保持战略定力,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中国又该如何自处?如何“拨云见日”,为不确定的世界提供更多确定性?答案就藏在这些话语里: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和平发展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

这些,既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2025-05-18 08:25:00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283期:在贝尔格莱德对话世界

“国家的命运就是这样,关键的几步不能走错,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情况太多了。” “中国可以做很多,但它需要一些时间。” “俄罗斯是革命者,推翻这个秩序;中国是改革者,要改革这个秩序。” 今年2月在塞尔维亚举行了一系列国际对话,在这场国际对话中,我们向全世界阐述中国视野下的世界,同时也向世界介绍中国理念。

2025-05-18 07:32:00 潮声丨呼吁尊重主权,拒当“教师爷”,特朗普主导美国外交“180度大转弯”?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王彬5月13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右)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图源:新华社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结束了他第二任期内的首次出访——中东之行。相比于超过千亿美元的商业协议,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三国的投资承诺,卡塔尔王室赠送的那架超豪华747喷气式客机,特朗普在

2025-05-14 09:50:00 内蒙古启动市场准入壁垒专项整治并征集线索

   为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市场监管局于5~10月组织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问题线索。  据了解,重点整治范围包括:国家层面已放开但地方仍在审批;审批依据法律效力不足;行业壁垒造成准入规则不平等;政府监管能力不足不敢进行审批;违规扩大审批

2025-05-13 23:22:00 近看外交 | 动人音符传递中巴深厚情谊

5月1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在会谈前举行的欢迎仪式现场,军乐团特意演奏了一首巴西乐曲。这首乐曲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近看外交”带你一探究竟。视频:马卓言、蒋志强、卢佳、赵博摄影:黄敬文、饶爱民、燕雁、岳月伟视觉:金小茜、张惠慧新华社国内部出

2025-05-10 17:50:00 总台记者观察丨美以在中东问题上分歧渐显 以色列或加强单边行动

近日,美国与以色列在中东多个关键问题上出现分歧,这将对以色列接下来采取的行动以及中东局势的变化有何影响?总台记者 赵兵:自5月以来,美国与以色列在中东多个关键问题上的分歧逐渐浮出水面,涉及也门停火、加沙停火谈判、沙特-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以及特朗普的中东访问等等,甚至被当地媒体形容为“战术不同步、战略不

2025-05-10 01:01:00 最新!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当地时间5月8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以338票赞成的结果支持批准美乌矿产协议。5月8日稍早前,乌克兰第一副总理、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表示,如果该协议在议会顺利通过,“美国—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将在数周内开始运作。4月30日,美国和乌克兰双方共同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即此前各界所称的“

2025-05-06 22:03:00 欧盟:将做好应对美关税升级准备

新华社布鲁塞尔5月6日电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6日表示,在美国给予部分贸易伙伴的90天高额“对等关税”暂缓期内,欧盟将做好应对美国对欧盟产品征收大量关税的准备,并将所有选项都摆在谈判桌上。谢夫乔维奇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一场欧洲议会辩论中表示,美国关税已覆盖欧盟输

2025-05-06 13:51:00 以色列要全面占领加沙?以官员:特朗普的中东之行是达成停火协议的“机会窗口”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访问中东之际,以色列正准备对加沙地带展开进一步攻势。 综合《以色列时报》、路透社等报道,以色列安全内阁当地时间5月4日晚间批准了一项名为“基甸战车”(Gideon Chariots)的行动,计划大幅扩大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攻势,“征服加沙并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