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古韵新声 激活消费新引擎——看我省步行街区商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06:39:00    

夜晚的忻州古城灯光璀璨、游人如织,特别在古城大集,游人边走边拍照留念,十分热闹。本报记者高玮摄

“五一”假期,忻州古城接待游客49.59万人次,客流量居全市A级景区首位,景区收入1911.29万元,同比增长24.89%;太原市钟楼街接待游客64.4万人次,同比增长0.94%,销售额同比增长19.74%……

城市发展进程中,步行街区始终是城市记忆的载体和商业文明的见证。近年来,全省步行街区以文化为魂、以商业为基、以旅游为翼,正逐渐成为消费活力的集聚地、城市文化的新名片,成为激活城市经济、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引擎。

古今交融

传统街巷向现代转型

5月10日,刚刚经历了“五一”假期狂欢的忻州古城,逐渐恢复了日常的流量,但周六日前来打卡的游客仍然不少。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漫步于古色古香的街道,欣赏传统建筑和非遗表演,还能品尝到各种特色小吃,购买到精美的手工艺品。

路两边的老字号面馆内,师傅们手法娴熟地制作传统美食,热情向游客介绍:“我们粗粮细作的河捞面,每日销量达2000余碗,许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

回家顺路前来游玩的刘烨笑着说:“在这里,既能满足味蕾,又能感受地道的文化魅力。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据介绍,为了让这座千年古城重焕生机,忻州市在古城开发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邀请专业团队对古城内的古牌坊、古建筑进行精心修复。同时,引进陕西袁家村文旅集团,采用“政府主导、专业运营、文化赋能、多元共赢”的发展模式,深度挖掘古城的文化内涵。

目前,忻州古城已构建起600余家特色商户共生共荣的商业生态圈,11大功能板块各具特色:老字号复兴区再现晋商繁华,14个主题院落成为地方文化的展示窗口,温泉酒店与禅修别院则满足品质度假需求……透过古城步行街这扇窗,忻州的文化魅力“触手可及”。

同样,作为太原市的核心区域,钟楼街素有“小王府井”之称,其成功同样源于对历史文脉的深度传承与创新表达。5月1日至3日,国风舞蹈“月影春”与沉浸式音乐戏剧“流转钟楼”上演——水袖舞者以翩跹身姿演绎汉唐风韵,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古韵今风、时空交织的氛围。

在改造过程中,迎泽区秉承“让老字号守正创新、历久弥新”的理念,加强老字号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确保老字号重现原始风貌,延续老城商脉传统,为10家老字号原址回迁奠定了良好基础。开街后,乾和祥、老鼠窟、泰山庙、华泰厚等老字号如数回迁。同时,钟楼街秉持“保护·恢复·激活”理念,复建了按察司牌楼、开化寺门楼等18个单体建筑,修缮了120号院等历史建筑,将其打造成钟楼书院,成为老建筑“保护、恢复、激活”的范例。同时,引入晋礼城市会客厅文创店、乾和祥茶文化类博物馆等新业态,开发出18个系列、200多个原创IP的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可触摸、可体验。正如河北游客王丽所说:“漫步钟楼步行街,白天赏艺术活动、逛烟火市集,夜晚观戏剧、听音乐,游客在千年古街邂逅了一场传统与现代共舞的节日盛宴。”

业态创新

文化赋能多元消费生态

白天的热浪退去,在多数人眼里,入夜后的北方古城街巷应该是寂静祥和的样子。但忻州古城步行街却灯火璀璨,各大夜间消费场景人潮涌动,吆喝声与欢笑声交织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夜经济画卷。

数据显示,2024年,得益于灯光亮化工程,古城夜间消费总额突破1.5亿元,商铺夜间营收平均增长30%。这种“白+黑”的全时消费模式,成功塑造出“五台山下自在生活”的独特IP,不仅提升了古城的吸引力,也为游客带来了更丰富多元的消费体验。

同时,忻州古城围绕夜间购物、餐饮、沉浸式演艺和民俗节目等方面积极打造新消费场景,丰富夜经济业态,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南北大街、泰山庙巷、东大街夜市等街区人气十足,源源不断的客流量激活了夜经济,有力拉动了消费。

太原市钟楼街以原创IP形象“钟宝儿”为核心,打造集艺术、非遗、市集于一体的国潮文旅体验。东西出入口等地设置多个打卡点,融入黎侯虎、剪纸、嵌螺钿等山西传统非遗技艺,让游客从中感受到时光的流动与文化的交融。夜间的灯光投影秀和沉浸式演艺《流转钟楼》,更是将科技与历史交融,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除了夜经济,在山西的步行街区,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示,而是通过“活态传承”融入现代生活。保德碗托、原平锅魁等传统小吃与时尚茶饮碰撞出“舌尖上的化学反应”;非遗工坊里,手艺人现场展示推光漆器、晋绣等技艺,让游客亲身参与制作。乾和祥茶庄,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茉莉花茶拼配加工技艺,并成立茶文化类博物馆,100多件老物件讲述着晋商的坚守与努力。

这些非遗体验不仅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更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据统计,忻州古城的7家传统手工作坊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酸奶坊、辣子坊等成为游客必购产品。钟楼街的“晋礼”文创店,2000多个单品涵盖珐华器、玉雕等多种非遗作品,销售额持续增长。

为提升消费品质,我省各地步行街区积极引进首店和潮店。忻州古城已招引首店30余家,涵盖餐饮、零售等领域,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迅速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打卡地。太原钟楼街联动零售、餐饮店铺推出花样促销活动,“五一”期间销售额增长,首店贡献显著。大同鼓楼西街则通过调整营业时间、优化商户布局,吸引了众多潮流品牌。这种“首店+特色”的模式,不仅丰富了商业生态,也提升了街区的时尚度和吸引力。

可以说,这种“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闭环,形成了我省步行街区多元消费的新生态。

协同布局

深挖特色形成独特辨识度

如今,步行街区作为城市消费的新引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活力,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

“步行街区激活消费活力的成功源于它们在商文旅融合方面的共同特点与成功经验。”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王瑛说,首先,两者都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呈现,通过非遗技艺、历史故事等元素的融入,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增强街区的文化吸引力。其次,创新的运营管理与消费促进模式是关键。无论是太原钟楼街的“游客友好计划”,还是忻州古城的“三级联动”机制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都有效整合了资源,激发了市场活力,提升了消费吸引力。再者,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构建满足了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从美食、购物到文化体验、沉浸式演艺,丰富的消费选择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促进了消费增长。此外,两者都善于利用科技与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与管理效率,为游客带来便捷体验,同时优化了街区运营。

当然,步行街区的焕新蜕变,离不开创新政策的强力支撑。2020年,省商务厅开展首批省级步行街认定工作,明确了步行街的文化底蕴、商业活力等标准,并给予政策支持。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忻州市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实现政策精准落地;太原市钟楼街引入华润集团进行专业化运营,提升管理效率;大同市平城区强化对鼓楼东街等街区的市容秩序管理,规范店外经营。

尽管我省步行街区发展成效显著,但仍面临同质化问题。部分街区业态雷同,缺乏特色,如全国普遍存在的“三步一打银,五步一妆造”现象在我省也有体现。此外,交通拥堵、停车设施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部分街区的发展。

我省步行街区仍然需要在深挖地方特色,形成独特辨识度等方面再发力。

智慧化转型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一环。除现有数字化管理措施外,可进一步引入AR/VR技术,如大同云冈石窟的AR智能导览,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历史文化。同时,加强线上线下融合,通过社交媒体矩阵扩大影响力,如钟楼街运营微博、小红书等平台,精准触达年轻客群。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区域协同发展也将成为趋势。比如太原市以“钟楼-柳巷商圈”为核心,联动食品街、靴巷等街区,形成商业集群效应;晋城市规划打造“太行不夜城”地标,升级10个商圈,培育15个生活圈,推动夜间经济全域发展……在政策护航、文化赋能、创新驱动下,真正让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街巷,成为激活区域经济、传承三晋文脉的“新引擎”,在古今交融中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来源:山西日报

相关文章

2025-05-26 06:39:00 古韵新声 激活消费新引擎——看我省步行街区商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夜晚的忻州古城灯光璀璨、游人如织,特别在古城大集,游人边走边拍照留念,十分热闹。本报记者高玮摄“五一”假期,忻州古城接待游客49.59万人次,客流量居全市A级景区首位,景区收入1911.29万元,同比增长24.89%;太原市钟楼街接待游客64.4万人次,同比增长0.94%,销售额同比增长19.74%

2025-05-23 13:25:00 米东区哈熊沟文旅项目加速推进 238平方公里打造“天山会客厅”

哈熊沟天山龙脊旅游度假区项目鸟瞰图。(新疆天山龙脊文旅投资有限公司供图)新疆网讯(记者贾梦妍)5月22日,记者从米东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总规划面积238.61平方公里的哈熊沟天山龙脊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全力推进。该项目涵盖峡门子、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哈熊沟景区,核心建设面积26平方公里,以政企合

2025-05-23 12:34:00 加起来超6000岁,这是四川的排面

根据神话传说,哪吒出生于商代晚期的陈塘关,后因在武王伐纣过程中屡屡立功,终获封神。根据考古测年,三星堆祭祀坑的埋藏年代同样在商代晚期,其神秘瑰丽的气质,使它“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在5月22日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上,这两个加起来超过6000岁的大I

2025-05-22 22:31:00 “好用的AI”集中亮相第21届文博会,“科技+文化”激活澎湃动力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2日讯 AI大模型激发创作灵感,生成3D模型和个人专属“大师画”;文化出海“新三样”出圈出彩,以中国的文化自信引发全球共鸣……5月22日至26日,被称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在深圳举办。腾讯以“好用的AI,让中国故事被

2025-05-22 08:55:00 “顶流”加盟,科技感强,国际范,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看点十足

华声在线记者 邓正可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举办,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52个分会场遍布全市各区。本届文博会紧紧围绕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共组织了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65家。全国31个

2025-05-20 15:05:00 中国旅游日|天津五大道“玩转”文旅新姿势

  津云新闻讯:刚刚过去的周末,天津五大道上游人如织。一家旗袍店里,店员正为客人全维度量体,对面奶茶店门口的中西合璧演出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不远处,润园纪念馆前,一杯杯"红色咖啡"正为游客们开启红色文化之旅。如今的五大道,游客们已不再走马观花式地打卡。他们放慢脚步,从单纯的"观看风景"转变为深度

2025-05-19 15:54:00 今日,宜看展,目的地:蒙自

5月18日(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不少游客和市民走进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红河州博物馆参观、打卡凝望历史、见证文明薛莹莹 摄来自香港理工大学、昆明传媒学院和红河学院的同学们纷纷走进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详细了解了西南联大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办学、培育英才的历史介绍,深切感受那个特殊时期师生们不屈不挠、

2025-05-19 11:40:00 石林县:盘活本土文化资源——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

近年来,石林彝族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紧扣清廉云南建设要求,立足本土文化资源禀赋、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深化思想引领、盘活文化资源、创新载体形式、融入基层治理,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廉洁文化传播体系,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强起来,为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注入强劲动能。深化思想引领,筑牢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