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彦利在重庆市第29届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班上试讲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25届硕士毕业生黎彦利日前接受了记者专访,分享了关于甘肃大学生就业的诸多经验与思考,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启发。
黎彦利目前就业于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同时还是敦煌中国画研究院特聘画家、甘肃省兰州市设计师协会会员、重庆市永川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她的论文和作品发表于《雕塑》《中国包装》《天南》等刊物,雕塑设计作品《九天圣母》落地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国画作品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某部、甘肃美术馆等多地收藏,还荣获了众多国内外设计奖项。
在访谈环节中,黎彦利首先从个人就业路径谈起。她认为求职准备应以“双核驱动”为要,既要深耕专业领域,以赛事获奖、技能认证等硬核成果筑牢立身之本,又要锤炼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历练、社会服务等多元体验拓展素养边界。她以自身在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求学经历为例,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导师陈永馨副教授的指导下,通过研一阶段的文献梳理、研二阶段的学科竞赛、研三阶段的综合素养升维,完成自我塑造,并在求职中凭借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构筑起竞争的差异化优势。
在求职过程中,黎彦利强调信息赋能的重要性,建议求职者构建多元立体的信息网络,主动对接校招平台、政府人社官网及权威就业APP,并以审慎思辨之心甄别信息真伪。她还提到,在面对“单位-企业-高校”的职业三岔口时,应以三维匹配为决策圭臬,即能力适配、价值共鸣和生活协同。
谈及行业洞察与就业选择,黎彦利指出当前艺术类就业市场呈现传统赛道趋紧、新兴领域勃兴的格局。数字艺术领域在政策赋能与技术革新双轮驱动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年增速超30%,职业教育赛道亦释放新空间。她认为硕士学历在就业场域中兼具赋能与迷思双重面向,学历只是“敲门砖”,而非“护身符”,理性选择应以“目标-能力-资源”三维度校准。
对于个人就业选择原因,黎彦利提到重庆市教委相关政策导向折射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扩容态势,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格局为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她希望融入这所职教殿堂,将专业所长与教学实践相融合,为重庆建设职业教育强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在访谈环节中,黎彦利针对求职阶段和心态建设与职业规划分别提出了建议。求职材料的优化应以精准匹配为核心要义,笔试环节需厚积薄发,面试表现则关乎第一印象管理。她强调,所有技巧皆为“末”,唯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健全的人格素养方为“本”。面对就业市场的“内卷”洪流,青年应以主动规划破被动焦虑之局,若遇岗位与预期的落差,当持豁达心态,构建可持续的上升曲线。
最后,黎彦利分享了从毕业生到教育工作者角色转变的思考,她强调新时代青年应以“国之大者”为坐标锚定职业航向,在职业教育、文化传承等领域勇当排头兵,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频共振,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