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没想到,自己能坚持整整一年。”开学前夕,海曙区横街镇中心小学的班主任潘春艳,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四本厚厚的相册,里面整整齐齐整理着她过去一年在线上平台上发布的四百多条记录,全是班上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一天不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潘春艳是去年接手这个一年级班级的。横街镇中心小学地处乡镇,班里超过一半的孩子来自外地家庭。
从建班第一天起,潘春艳就开始在线上的“班级圈”里更新内容:
“我自己本来就喜欢记录,我就想把这些教育碎片收集起来,让家长也能看见孩子在校的样子。”有时候忙到半夜睡着了,凌晨一两点醒来,她也会赶紧把当天的内容补上。“就像‘强迫症’一样,不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她笑着说。
让她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一发,就发了整整一年。只要是孩子在校的日子,一天没断。有时候一天还会发好几条。

潘春艳每天记录日常。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潘春艳每天记录日常。
“今日的欢乐时刻”“班队课上我们进行了‘感恩教育’”“早读很重要哦”……四百多条记录,串联了这个班级的孩子们一年的成长轨迹。
一开始,家长们的反应并不热烈。
“我们这边外地孩子多,很多家长忙工作,也不太会表达。”潘春艳说,但慢慢的,她发的每一条记录下面,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留言:“谢谢老师”“看到我家孩子了”“老师辛苦了”。翻阅潘老师发布的“电子相册”,成了班上不少家长的习惯。
“她是我们的神仙班主任”
今年暑假,家委会的几个妈妈悄悄行动了起来。她们从潘老师发布的四百多条内容里,一张张筛选照片、一段段整理文字,花了三天两夜,最后做成了一套四册的纪念相册。
“这不是普通的礼物,是我们对她一年来付出的真心回馈。”家委会成员、周博轩的妈妈说,这一年来,食堂里孩子吃饭的样子、操场上队列训练的瞬间、被老师夸奖时小骄傲的表情,都被潘老师一一拍了下来,成了她了解孩子校园生活的窗口。
“印象最深的是,去年9月6日那天,潘老师教孩子握笔,一个个纠正姿势,最后43个孩子全部过关。她在线上发布了孩子们认真握笔的照片,我看到照片时特别开心。因为她,我们没有错过孩子的每一次成长。”这位妈妈说,家长们都称潘春艳为“神仙班主任”,“其实我们知道她不是‘神仙’,只是多了一份爱与责任。”
开学前,家长代表将相册递到潘老师手里时,还附了一封长长的信。
信里写道:“教育路上,最幸运的事,莫过于遇见一位把孩子放在心尖上的老师。”

潘春艳收到了四本相册和一封长信。

潘春艳收到的四本相册和一封长信。
潘春艳收到礼物,看完长信,眼眶早已湿润,“这是非常‘厚重’的一份礼物,让我感受到了与家长‘双向奔赴’的感觉。当老师真的太幸福了,可以和这么多如家人一般的家长和孩子相处。”
如今,孩子们就要升上二年级。潘老师说,她还会继续记录,“当再回头看这一切,该多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