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甘肃网9月1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陈汐)一场跨越时空的光影盛宴,让沉睡的文物在冷光中苏醒,为这座关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8月30日,“笔墨入山河·大家祁连行”活动抵达嘉峪关。在观看灯光秀时,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散文家郭运德感慨道,“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希望它能够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也向其他地方提供借鉴。”
郭运德强调,“我们的文物是前辈们留下的一份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保护这项文化遗产是我们后代的责任。”在他看来,保护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如何让文物“活”起来,重新焕发它的青春与活力,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而嘉峪关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嘉峪关作为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军事防御建筑,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中外巨防”“河西锁钥”和“丝路咽喉”之称。如今,这里不仅承载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更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夜游灯光剧——《天下嘉峪关》,以虚实交融的光影艺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天下第一雄关”的非凡魅力。
《天下嘉峪关》以嘉峪关关城原址为实景舞台,以长城文化、丝路文化和关城文化为脉络,以坚韧不屈、开放包容、守护和平的长城精神为内核,运用前沿光影科技打破传统叙事方式,借助裸眼3D、全域行浸等数字演艺技术,分为“塞外边关、河西风云、长城主宰、中国脊梁”四大篇章,生动再现嘉峪关厚重的历史积淀,深情演绎其辉煌岁月。

当夜色渐深,光影缓缓隐去,嘉峪关重归于静。古老的城墙在星空下默然矗立,仿佛一位智者在回望历史,又凝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