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亿纬锂能官宣要赴港上市,动力电池价格战背后的行业焦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3 16:00:00    

随着港交所铜锣声在2025年5月为宁德时代(03750.HK)敲响,锂电池行业的资本迁徙潮再度升温。只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300014.SZ)也宣布启动H股发行计划,拟登陆港交所主板。

这家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九、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第二的企业,正试图通过跨市场融资打破“双雄争霸”的行业格局。

亿纬锂能透露,截至目前,公司正积极与相关中介机构就发行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除公司审议通过的相关议案外,其他关于发行上市的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当南都·湾财社记者询问“港股上市是否有助于扭转企业境外收入2024年同比下滑11.35%的局面”“亿纬锂能A股的21.56倍市盈率与港股电池板块均值或存在倒挂,贵司将采取何种策略协调两地投资者预期?”等问题时,企业相关人员表示“鉴于当前相关资料还未提交,需等后续公司提交招股书后,才会给到更多信息。”

高增长背后的隐忧

成立于2001年的亿纬锂能,曾以“锂原电池隐形冠军”的身份在2009年成为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如今,其业务版图已覆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三大领域,并在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布局产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亿纬锂能赴港上市可看作“从中国制造向全球技术方案供应商转型的关键战役”,但资本市场是否愿意为这场战役提供充足弹药,仍存变数。

2025年一季度,亿纬锂能交出了一份“撕裂”的成绩单:营业收入同比飙升37.34%至127.96亿元,归母净利润却仅微增3.32%。这暴露出两个深层矛盾:在价格战吞噬利润的同时,重资产扩张也带来不小的财务压力。

当前,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的价格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80.54%,动力电池增长57.58%,但营业成本增幅(37.45%)已经高于营业收入增幅(37.3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6.60%,是远低于营收增速的(37.34%),这些都显示企业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承压。

更严峻的是资产负债表:亿纬锂能2024年末总负债是598.91亿元,到2025年Q1变成672.49亿元,增幅达到了12.28%。而企业应收账款为128.08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314.26%,这或许暴露出对客户账期管理的失控风险。

全球化展望与资本突围

此次亿纬锂能的港股募资,或许对于企业来说会是一场及时雨。

按此前宁德时代H股募资407.6亿港元、稀释3.5%股本的先例推算,亿纬锂能若发行10%股本,有望募集约300亿港元。

如果这笔资金到位,对于企业匈牙利大圆柱电池工厂、马来西亚储能基地二期的投产,以及应对欧盟《新电池法规》带来的碳足迹成本激增都有助益。

亿纬锂能并非业内孤例。自2022年至今,已有中创新航(03931.HK)、瑞浦兰钧(00666.HK)、正力新能(03677.HK)等锂电企业登陆港股,形成“A+H”双平台融资潮。

宁德时代的案例最具参照性:其H股上市后股价较发行价大幅上涨,407.6亿港元募资额创港股四年新高,但代价是A/H股溢价率收窄至8%,考验着股东利益平衡能力。

对于亿纬锂能来说,“A+H”双平台模式的隐忧同样存在:企业当前A股市盈率约21.56倍,相对于港股电池板块普遍较低的市盈率均值,背后存在的倒挂可能性,或引发估值重构的阵痛。

然而,业内先行者的经验已经显示出了这种战略的必要性。比如,中创新航就凭借港股融资持续加码高压快充技术,试图用技术路线博弈资本耐力;瑞浦兰钧则通过港股募资在印尼建设镍矿-电池一体化基地,以资金盾牌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但这种战略是否能继续运行,则取决于当前的资金流动性。2025年港股年内IPO募资已超760亿港元,同比激增7倍,市场能否持续承接锂电企业的融资需求,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全球化叙事下的集体焦虑

亿纬锂能的上市抉择,也折射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集体焦虑。

当宁德时代用凝聚态电池技术重新定义行业标准,当欧盟碳关税迫使企业额外承担更多生产成本,二线厂商的生存空间正被多重挤压。

此外,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港股上市提供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国际信用背书,这对于需要获得宝马、戴姆勒等跨国客户认可的供应链企业至关重要。

但对于亿纬锂能来说,其2024年研发费用仅为29.42亿元(占总营收6.29%),多技术路线(大圆柱、固态、钠离子)并行的战略是否会导致资源分散,也需时间检验。

此刻的亿纬锂能以及众多同行,如同在风暴中航行的巨轮。港股上市或是其穿越周期的压舱石,也可能是暴露软肋的放大镜。当资本市场开始用“海外工厂投产达标率”“CLS模式订单转化率”等指标重新审视这家企业,这场跨越深圳河的双向奔赴,终将揭示中国锂电产业全球化突围的真实成本。

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

相关文章

2025-07-28 10:33:00 “十四五”以来,税务部门共依法查处违法纳税人6.21万户,挽回各类税款损失5710亿元

新华社快讯: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7月2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税务部门共依法查处违法纳税人6.21万户,挽回各类税款损失5710亿元,持续曝光各类典型涉税案件超1500起,全社会税法观念和维护法治公平的意识明显增强。来源: 新华网

2025-07-25 21:45:00 求职者询问双休遭怼“拒绝躺平”引热议 律师:属合法权利

近日,一则求职者在 BOSS 直聘询问企业是否双休反遭招聘方回怼“拒绝躺平”的事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讨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网友在BOSS直聘平台与企业沟通面试事宜时,出于对工作福利待遇的关注,询问了该企业是否实行双休以及具体工作内容。然而,招聘方的回应却出人意料,先

2025-07-25 21:11:00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 绵阳掌握了经济增长的“密码”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近日,绵阳市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绵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7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95.2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105.5亿元,增长7.6%。这些数据的背后,到底

2025-07-24 22:25:00 产融活水润三江 政企共探实体经济赋能新路径

7月24日,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启幕。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宜宾正以“产融联动”为匙,打开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的新“空间”。从资本平台搭建到产业链协同,从普惠金融下沉到绿色产业崛起,这一次次探索,是宜宾破解产业融资难、金融落地难,实现产融互促的生动实践。“产融合作不

2025-07-22 00:01:00 取消所有区域公司 万科也在减少“内耗”

观点网万科企业组织架构的调整动作还在继续。7月20日,据媒体报道,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将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此次调整的重点在于区域公司层面,计划取消区域公司,由总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并将上海开发经营本部(地产总部)迁回深圳。调整后,万科的管控模式将从原先的3级管控转变为2.5级管控。据

2025-07-21 09:36:00 捐赠60万元助力蚊媒防控!罗浮宫彰显顺德企业担当

查看详情>7月20日下午,广东罗浮宫国际家具博览中心有限公司积极响应顺德区政府、乐从镇政府号召,向顺德区、乐从镇分别捐赠30万元,总共60万元善款,用于支持蚊媒防控工作,为顺德、乐从打赢“蚊媒防控攻坚战”奉献一份力量,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彰显企业责任和社会担当。在罗浮宫等爱心企业的示范下,多方力量接

2025-07-20 16:13:00 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新华社伦敦7月19日电(记者赵阳 赵家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会日前在英国伦敦举行,与会者期待在多领域加强中英经贸交流与合作。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代表18日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消费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对英国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大机遇。英国在高端制造、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具有较强

2025-07-20 10:01:00 年中经济观察|持续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题:持续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新华社记者周圆、刘开雄行至年中,我国民营经济交出一份稳健有力的成绩单:民营企业数量增至5800多万户、进出口连续21个季度同比增长、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6.7%;从“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到泡泡玛特成为创意名片,再到第三届链博会上民营企业竞相展现各类